全球香蕉共抗黃葉病,招式盡出

文/ 林宜潔 攝影/ 謝佩穎 製圖/ 邱柏綱

超過一世紀以來,香蕉黃葉病從R1演化到TR4,二度襲擊全球香蕉產業。繼1950年代大麥克香蕉幾乎滅絕後,我們熟悉的華蕉也陷入感染危機,目前全球皆未出現徹底解決TR4的解方。除尚未感染的拉丁美洲,其它香蕉產區都在學習與TR4共處。科學家不僅致力研究具抗病力的香蕉品種,也辦理工作坊帶領蕉農認識黃葉病,提高防疫認知,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針對黃葉病防治,世界糧農組織更在去年宣布開展9800萬美金的五年全球計畫。

黃葉病尚無方法根絕,但能預防跟控制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成功根除黃葉病感染的案例,也尚無有效的化學控制辦法和生物防治劑能消滅它。要正面迎擊黃葉病,只有兩條路:預防和控制。未爆發的地區強力預防感染,已爆發的地區設法減少傷害,並防止疫情擴大。

根據國際生物多樣性組織(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管理的全球專業香蕉知識平台Promusa資料,2015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偵測到TR4後,昆士蘭州生物安全局隨後發布一份嚴格執行降低TR4傳播風險的準則,鼓勵蕉農在農場建立隔離區,避免病原體在種植材料和受污染的土壤、水之間移動。為防止TR4隨著人車傳播,也在蕉園周邊建置了人與交通工具洗淨消毒區。

針對已經感染的區域,要與病原菌共存,繼續生產香蕉的解決方案,就是改種對TR4有抗性的品種。另外,與香蕉輪作黃葉病的非寄主植物,也被認為是一個有效減少發病的方式。目前有國家採取甘蔗、水稻、木薯跟香蕉輪作,中國研究則指出,以韭菜與香蕉輪作,有效降低TR4的發病率。

在印度坦米爾納杜邦,有些農民會輪作稻米與香蕉,以恢復土壤肥力。(圖片來源:http://www.musarama.org/upload/high/rice-banana-crop-rotation.jpg)

提高蕉農意識也是黃葉病防疫關鍵

或許是物理距離致勝,TR4至今尚未到達拉丁美洲。無立即疫情危機,加上當年許多領教過R1對大麥克香蕉毀滅威力的蕉農都已過世或退休已久,也讓拉丁美洲目前在各層面缺乏處理黃葉病的能力。為預防TR4入侵拉丁美洲,提高蕉農的意識已是防禦關鍵。許多機構也積極辦理黃葉病的工作坊,建立香蕉相關工作者對TR4的認知。

2004年開始,拉丁美洲香蕉研究網絡(MUSALAC)和國際生物多樣性組織,持續合作辦理認識TR4的工作坊。中美洲農牧保健組織(OIRSA)也在2009年專家會議中,聯合區域內的國家通過植物檢疫和隔離立法。隨後制定爆發TR4的應急計劃,為區域內國家植保機構提供應變架構。

此外,中美洲農牧保健組織也開辦黃葉病的培訓講習班。內容包括黃葉病症狀識別、取樣程序、病原體診斷以及根除疾病和疾病管理等。從2009年開始,在哥斯大黎加、古巴、墨西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尼加拉瓜、波多黎各與多明尼加等國輪流舉辦。

把得到黃葉病的香蕉莖部縱切,可以發現有別於一般健康香蕉維管束呈現的米白色,患病植株的維管束呈現黃色至褐色。(圖片來源:http://www.musarama.org/upload/high/fusarium-pseudostem-symptom.jpg)

拉丁美洲越來越害怕境內香蕉出口產業受TR4襲擊,防疫意識日漸升高。2016年,由哥斯大黎加香蕉專家協會(CORBANA)主辦的國際香蕉會議,原本預定在哥斯大黎加首都召開。考量到3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受TR4影響國家的參加者,可能透過衣物、鞋子或其它物品,將TR4帶進世界香蕉出口前五大國的哥斯大黎加。主辦單位最終在舉辦前幾個月,將會議地點改往美國邁阿密。

而2015年被證實感染TR4的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香蕉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的29.1%。雖然印度商業種植的香蕉有20多種,但出口貿易主要還是依賴華蕉。

印度多數農民因資訊落後,並不了解TR4的嚴重性,多使用香蕉吸芽作為種植材料。如此一來,病原菌將隨著受感染的蕉苗,在印度國內各州四處傳播。未來幾年,印度黃葉病的發病率恐怕還會增加。印度農業研究理事會下屬的國家香蕉研究中心,已經開始倡導在感染地區焚燒蕉園。並與國家農業部門合作,勸導蕉農採取玉米或稻米輪作減緩疫情。

對抗黃葉病,全球防疫網絡大連線

在黃葉病蔓延全球的威脅下,全球防疫網絡也一一成立,以聯合對抗黃葉病的威脅。根據Promusa資料,在莫三比克發現TR4後,隔年莫三比克隨即與非洲多個國家成立TR4聯合會(AC4TR4)。亞太地區則以香蕉亞太網絡(BAPNET)為主。澳洲在昆士蘭州首次確認TR4病例後,其生物安全局也與澳大利亞香蕉種植者委員會合作,制定了嚴格的監測計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則有中美洲農牧保健組織和拉丁美洲香蕉研究網絡帶頭。

烏干達西南部為該國最大香蕉產區,圖中香蕉園以豆類、木薯與香蕉間作,並種植當地特有的烹飪香蕉品種。(圖片來源:http://www.musarama.org/upload/high/bean-banana-intercropping.jpg)

全球策略方面,為幫助全球香蕉業面對挑戰,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支持下,世界香蕉論壇(World Banana Forum)於2009年成立。成員匯集了香蕉零售商,進口商、生產商、出口商、消費者協會、政府、研究機構,是一個全球性的香蕉平台。2013年世界香蕉論壇成立了TR4特別工作小組,與學術研究單位展開密切合作。如在香蕉研究上具全球前導地位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和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就主導了包含以野生香蕉品種的育種計劃等數個TR4研究專案。

去年年底,FAO聯合其它研究機構,發起9800萬美元的五年全球計劃。旨在針對全球67個國家TR4的預防與管理。在已發病的地區,進行治療研究、降低發病率、支持科學技術、土壤健康和抗病品種的開發。對於不存在或首次出現疾病的地區,制定檢查、監測和危機應變的行動。

FAO指出,該計劃預計將科學家評估具感染風險的區域降低至少六成。而且如能有效執行,現今投注在計劃中的每1美元,將在20年內產生98美元至196美元的收益。

大麥克香蕉、華蕉之後,誰是第三代香蕉接班人?

面對黃葉病,最符合現階段效益的處理方式,除了預防以外,就是發展出能對抗黃葉病、符合大眾口味、還能商業化生產與種植的新品種香蕉。這條路不只困難更需要全球攜手合作。發展新品種需要許多資金和研究資源,同時還需要全球市場接納,而非在研發出新品種後,因為不被消費端接受,成為市場孤兒。

綜合國際資料,尋找新品種香蕉大概有以下三種出路。第一種,就是以品種選育改良出具有部分抗病力的香蕉品種。這個方法不會根絕黃葉病,但可以讓全球喜愛的華蕉風味繼續存在香蕉世界舞台。

改良品種的全球先鋒,就是臺灣領先全球培育出的「臺蕉一號」與「寶島蕉」。「試種結果顯示,黃葉病本來發病率五成可以降到一成。」臺灣香蕉研究所所長趙治平表示,2015年寶島蕉踏出國門,在菲律賓跟莫三比克進行試種,結果十分成功。寶島蕉對TR4雖無法完全免疫,但具抗病力且生長速度快,整體生產效益優良,深具國際商業潛力。

面對黃葉病,全球相關單位皆積極投入開發對黃葉病免疫,或具有抗病力的新香蕉品種。臺灣香蕉研究所研發的抗病種苗,也是對抗黃葉病的解方之一。

然蕉研所開發的組織培養苗,在種植後須以每年或短週期循環種植方式,定期更新種苗,和一般農民直接挖吸芽苗種植相比,耗費成本較大,為此,推廣度也遭國際香蕉研究機構討論。

第二種,則是基因工程技術,以基因編輯或基因改造,讓現行的華蕉能抵抗特定病害跟害蟲,也是目前包含英國、荷蘭、澳洲等地不少研究單位嘗試的方法。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科學家戴爾(James Dale)曾在2015年以基因改造技術,研發出一款能抵抗黃葉病的華蕉品種,成果仍待長期追蹤觀察。然而,經基因工程處理的農產品,在目前生產上則仍有不小爭議。

最後,則是依循華蕉當年解救大麥克香蕉的方式,找到對TR4免疫,又能被眾人喜愛的全新香蕉品種。由於東南亞還有數百種尚未被發掘的香蕉品種,或許在某熱帶叢林深處,真的有那麼一種香蕉,等著完美複製華蕉拯救大麥克香蕉的劇本,成為戰勝香蕉絕症的第三代明星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