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2023年7月號立體書封面。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3年7月號 冰果製作所

記憶中總有一碗冰,陪伴我們度過逝去的流年。早期農村社會裡,在日頭正晒時飲一大勺粉粿冰,是莊稼人務農時最幸福的中場休息;青春歲月中,和心上人共食一碗蜜豆冰,入口清涼正好替羞怯微燙的雙頰降溫……翻開一幀幀回憶,冰必定不會缺席。

鄉間小路
【來碗冰吧】遙遠的冰菓室作者Hally Chen×台灣冰,好吃作者江明麗一起紙上談冰,聊聊臺灣食冰那些事

炎夏最沁涼的消暑方式就是吃上一碗剉冰,除了古早味十足的豆類配料,或鋪滿臺灣新鮮水果,還有哪些具有在地特色的冰品?Hally Chen曾為了籌備書籍,笑稱自己是臺灣吃最多冰的男人,與同樣為了作品跑遍全臺灣的江明麗,攤開過往風華歲月到現在多元面貌的臺灣食冰文化,聊聊他們記憶深刻的口袋名單,帶大家吃遍全臺冰滋味。

玉荷包。
封面故事
大樹玉荷包,夏日的美味延伸

從5月開始寶島進入荔枝產季,玉荷包自屏東恆春慢慢地紅上來,經過高雄、嘉義,再換成中部的黑葉荔枝。玉荷包籽小、肉厚、汁多甜蜜,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看到南部大馬路邊開始出現一簍一簍的鮮紅小果,就知道夏天來了。

在冷凍庫中進行切割作業。
封面故事
與寒冷共存,製冰人的凝冰人生

從那輛藍白色外觀的小貨車進入巷弄開始,打開貨車後門的瞬間,逸散出的冷空氣讓四周溫度降低不少,一塊塊幾乎與人同高的大冰塊正躺在車裡等待搬運,大夥合力抬起冰塊放上推車送往冷凍庫,與此同時,「就是冰國際有限公司」老闆林洲旭也早已備好切割機器,展開一天的工作。

臺北萬隆小菜攤。
土地
【菜市人生場】打不死的小菜攤

我家附近貼著山壁的巷子裡,有個閒置已久的鐵皮屋小空間,不過呢,目前有個週末菜攤駐紮其中。一年沒來,早忘了開攤時間,索性挑個不三不四的9點半過來,將抵達時,沒有預期聽見的喧嘩,只遇上幾個老太太正在散步。轉進巷子,發現鐵門關著──我心已打烊──我的下週伙食啊!準備返家,迎頭碰上一位太太,她見我就高喊「來了來了」,納悶轉頭,發現一輛休旅車尾隨我駛進巷子。

澎湖的花枝丸炸得香酥可口。
飲食
【隱味食肆】高雄的澎湖味

當我走進高雄市的海慶澎湖海鮮餐廳時,發現櫃檯旁黑板上寫了密密麻麻的訂位資訊。上面寫著:七美林先生、望安陳小姐、桶盤黃先生等等,我好奇問:「有這麼多來自澎湖各地的人到高雄聚餐?」店家秒解答:「那是包廂名啦。」

《鄉間小路》2023年7月號,【植物系.食旅日誌】最好的時光首圖。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最好的時光

曾經,我寫過一篇短文,名為〈最好的咖啡館〉,收錄在我的第一本書中。文章大抵是在說,外出用餐找館子或咖啡館蹓躂時,經常碰壁,得不到滿足,最後選擇回家烤餅乾煮奶茶、與先生回歸居家生活的故事。寫下那篇文章,距離現在已有七年,這七年間我輾轉去了美國與歐洲旅居,小孩也長大到能為我沖咖啡切水果的年紀,再次回到臺北定居,與當初已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