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潛入溪裡,想像一條魚的心情

小時候跟著爸爸釣魚, 我站在岸上看水中的魚;長大後,我戴著蛙鏡,拿相機潛到水底拍魚;我訂做捕撈溪流魚類的網子、買魚叉,射吳郭魚來吃,叉魚時我的眼神跟著吳郭魚游動,對牠有更細膩的觀察。

土地
【路上採集學】杉杉而來──冰河孑遺的神祕訊息

秋日的午後,在臺北金山南路的巷子裡散步,高大的樹冠層層交疊,陽光灑落在日式老屋的黑瓦上,閃耀著時代的光影。

封面故事
走一趟台版朝聖之路 淡蘭古道40年前全部都是——

夏末,與吳雲天走在新北雙溪的中坑古道上,夏蟬還很喧鬧,空氣中飄散著野薑花香。「那棵樹上還有很多白柚!」吳雲天指著結實累累的白柚樹說,這是以前在地居民種下的果樹,後來人搬走了,果實便成了猴子、松鼠的食物。作為淡蘭古道的「引路人」,淡蘭古道對吳雲天來說不只是森林與溪流一次滿足的踏青路線,更暗藏許多先民於此世居、農耕的痕跡。

封面故事
劉克襄/古道旁的山溪

沿著百年前的保甲路,爬到半山腰時,路旁有條山溪從密林裡迤邐出來。山溪的發源地到底源自哪裡,以前跟村人去探看過水源。走到山谷盡頭,只見蔥蘢的密林下,樓梯草層層密覆。一堆生滿青苔的石塊裸露其間,好些晶亮的水滴懸垂於岩壁,也有些山泉從黝黑的石塊隙縫裡滲出。

《鄉間小路》森與溪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10月號 森與溪

在短短百年以前,森與溪原是前人的生活之地──溪流作為取水洗滌的泉源,森林則供給木材生火造屋,眾人往返的行跡,漸漸成了腳下的路徑,也是人曾在自然間生活的見證。即使身為當代都市人,我們仍能藉由辨識林間的蕨類植物、溪裡的魚類生態,拉近與自然的距離,無論是工作、學習、遊憩,都能有森與溪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