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衛福部證實政院指令 效期14天內乳品才可標示為鮮乳 15天以上須拿掉「鮮」字

國內酪農產業擔憂進口乳品保存期限動輒70天、90天,卻以「鮮乳」之名販售,對國產鮮乳造成不公平競爭。衛福部食藥署今(12)日公開表示,衛福部今日早上接獲行政院指令,保存期限14天(含)以下的乳品才可以標示為鮮乳,15天以上「鮮」字要拿掉,衛福部會開始啟動行政程序。

新聞
政院指示效期逾14天非「鮮」乳 農業部證實:已達共識、待政院最終拍板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今年起全面生效,酪農產業擔憂保存期限長達70天、90天進口乳品掛「鮮乳」之名販售,對國產鮮乳造成不公平競爭,力主不標「鮮」字。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今(11)日表示,行政院指示朝效期14天(含)以內乳品才可標示「鮮」字研擬。

新聞
推動手搖飲業揭露乳品原料產地、種類 農業部獎勵使用國產鮮乳每公升30元

衛福部推動連鎖飲料業者揭露使用乳品原料產地及種類,試辦半年,農業部鼓勵包括手搖飲、超商、速食業等連鎖飲料業者使用國產鮮乳,將提供國產鮮乳獎勵金每公升30元,單一業者獎勵補助總量上限5萬公噸;並提供業者標示飲品乳源印刷費用、系統修改費用補助,上限10萬元,自3月起受理申請。

新聞
衛福部公告「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 統一管理20項中藥材 115年正式生效

衛福部6日公告訂定「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統一管理赤芍、丹參、天麻等20項中藥材的26項農藥殘留限量基準,這次第一階段統一管理中藥材以國人使用較頻繁、較常見農藥殘留品項為主,後續將持續檢討管理農藥殘留限量基準散見其他命令、公告的中藥材。

新聞
作物害蟲荔枝椿象炸來吃? 陳駿季:不符飲食文化不推廣食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所辦理的「呷蟲王者」環境教育課程,將荔枝、龍眼害蟲荔枝椿象油炸,作為創意料理,引發爭議。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15)日承諾會「深刻檢討」,農業部與衛福部定期檢討可納食材的可能項目,新興食材要符合消費者觀感、飲食文化,但像荔枝椿象不符國人飲食文化就不能推。

新聞
臺紐協定零關稅在即 農業部擬提進口乳品更名「長效乳」 9月學童乳進營養午餐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多位立委質詢農業部輔導國內酪農產業因應作為,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已與產業專家學者研擬出進口乳品更名「長效乳」相關標示規範,建請衛福部盡速修法;並研擬總預算29億元酪農產業升級計畫報請行政院核定,讓學校午餐9月起可喝到國產乳品,每周兩餐。

新聞
還「米」清白 寶林茶室中毒案兇手正名「邦克列酸」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中致命的「Bongkrekic Acid」,中譯名「米酵菌酸」,影響國人消費米製品意願,衛福部今(3)日上午11時召開專家會議,會中討論一致決議更改「Bongkrekic Acid」譯名,改採音譯稱作「邦克列酸」,以避免民眾望文生義,產生不必要誤解,引發恐慌。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花蓮農改場場長杜麗華 臺灣中草藥產業化 需要衛福部打開一扇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溫,染疫人數暴增,「清冠一號」及防疫茶等配方引發搶購熱潮,甚至一度傳出藥材供不應求的消息,讓市場看到了臺灣中草藥產業化的重要性與需求性,不只我們重視中草藥作為防疫的角色,國外也往中草藥進行研究,畢竟對人體相對無害又有功效。不過,臺灣中草藥產業化談了幾十年,一直有制度面與實際操作面的問題,首要關鍵還在法規上的框架,有賴行政院衛福部願意帶頭斟酌法規上的調整。

新聞
嬰幼兒吃米會鎘超標? 衛福部:食米標準已考量所有年齡層攝食風險

衛福部訂定「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食米鎘限量0.4ppm,但針對嬰幼兒食品鎘限量則是0.04ppm,相差十倍,消費者擔心,一般家庭食米是否不宜給嬰幼兒食用?衛福部17日表示,食米鎘限量0.4ppm已考量所有年齡層國人攝食習慣而訂定,嬰幼兒吃也沒問題。

新聞
美萊豬將進口 標章要認明

美國萊豬明年元月就要開放進口,農委會規劃了臺灣豬識別標章,提供給使用國產豬肉的相關業者申請,並且為落實「豬原料原產地標示」政策,衛福部也要求相關業者需張貼標示,供國人消費時認明、查詢,各縣市明年起正式稽查,若未標示或標示不實,將依違反「食安法」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