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肥下太重了! 花蓮水稻染稻熱病逾2千公頃

花蓮縣水稻近來好發稻熱病,包括玉里鎮、光復鄉等鄉鎮總計2千多公頃田區均有罹病,普遍發病原因與近來氣溫變化大及濕度高有關,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指出,罹病嚴重者多是位於靠山不通風、濕度高的田區,特別又與農民習慣下重肥有關。

封面故事
【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女力充沛的野菜文化

走進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後頭的野菜街,看見剛下班的婆媽們選購了幾樣當季野菜,準備回家料理晚餐;熟門熟路的老顧客向攤家預訂了小量栽植的小米,整串飽滿的小米穗,襯著一籃籃當日採摘的野菜、蝸牛肉,以及架上成瓶成罐的漬螺貝及醃豬肉,勾勒出生猛淋漓的勁道。

新聞
當小學生遇上漁人 鏢旗魚漁法「被退場」的震撼教育

「丁挽是什麼?」、「為什麼使用鏢旗魚這種相對友善漁法的人越來越少?」花蓮縣教育局公布縣內網路小論文比賽成果,宜昌國小6年級學生沈祐睿、蔡松霖、楊悅彤、廖妘柔等人以「老漁夫與海——逐漸沒落的鏢魚業」為題的小論文,榮獲本土關懷類銀獎殊榮。因為發現鏢刺漁法消失是過漁造成資源枯竭的問題,他們下一步希望參與永續海鮮標章及消費友善水產品的倡議運動,用實際行動延續研究題目。

巫双妹布畫作品
藝文
【小村畫誌】放不下的鍋鏟

我是出生在新竹北埔的人,但是在我還不記得事情之前,爸爸媽媽把我抱在懷裡,聽人家說東部的土地大、機會多,就從新竹到了蘇澳,那時候還沒有什麼蘇花公路,於是我們從蘇澳搭船到花蓮上岸。我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說我們是這樣來到花蓮的。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花蓮淨灘】沿海捕撈客亂丟垃圾 師生協力淨灘盼從源頭管理

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主任賴威任表示,仁化海堤位處花蓮溪出海口,現場人為棄置的垃圾比例高,25分鐘即收集到692個寶特瓶、672根吸管、免洗餐具與食物包裝753個,還有數不清的提神飲料玻璃瓶及碎片,判斷是特定季節進行捕撈魚苗或其他活動留下的垃圾。因此他呼籲地方政府不要只是辦理淨灘活動,更應該加強宣導或取締,減少垃圾棄置的問題。

新聞
別再用生雞糞了,經花蓮農改場試驗,腐熟雞糞也能種出好西瓜

花蓮有高達1,800公頃的農地種植西瓜,為了增加土壤肥力,同時提升品質與產量,有些農友會使用生雞糞來做為基肥。話雖如此,但由於生雞糞本身具有臭味,且容易引來蒼蠅聚集,將有可能影響田區周圍的住家衛生及環境品質。為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花蓮農改場)特別在去(2018)年號召農友響應拒用生雞糞,同時更規劃以腐熟雞糞取代做為基肥,並展開試驗示範。

新聞
【記憶中的嵐山】攝影集:《悠悠嵐山  太魯閣林業影像集》

嵐山工作站,是花蓮太魯閣臨場的樞紐,於1989年隨著台灣禁伐天然林的政策而裁撤,自此嵐山漸漸消失在臺灣人的記憶當中。

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以樸實細緻品質經營市場區隔,有機咖啡與小油菊飄香花東縱谷

天氣炎熱,赤柯山卻仍冷涼舒爽,雲霧繚繞的山丘開滿了黃澄澄的金針花。隱身於花東縱谷中的花蓮縣玉里鎮,小鎮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擁有優質的天然環境,孕育高品質且多元農產品。其中,花蓮縣玉里鎮特用作物產銷班第2班除了不斷改良種植技術,並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種植咖啡、小油菊等特用作物。

新聞
臺灣文旦上市!各地風味大不同,「柚」惑你365天

文旦在臺灣栽培歷史超過300年,因產期與中秋節重疊而成為最佳應景水果,農委會今(2)日在臺北希望廣場舉辦文旦行銷推廣活動,全臺各地文旦來報到,不僅有大名鼎鼎的麻豆文旦,還有蜂蜜香味的西湖文旦、口感Q彈的八里文旦等。現場還邀請專家分享挑選文旦三撇步,並展出柚香皂、柚子果醬、柚子蔘…等多種加工品,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有柚子產品可享用。

封面故事
懂得生活就不會迷路的城市—大書STUDIO

水氣在遠方的海平面上,形成一朵朵如空中樓閣般的雲塔。這些蓬鬆軟綿的雲塔,是花蓮夏日傍晚最常見到的景色。因為日夜溫差大,海上的對流打造出巨大濃積雲,它們被中央山脈遮擋住的日頭餘光照射,邊緣越加潔白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