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光 魏趨開
封面故事
傾一世代,走一小段種子存續的路

種原保存,是無法立見成效,卻能傳承後代、延續未來,打造諾亞方舟的重要工作。魏趨開與黃永光都在這項少人觸及的專業上,累積了35年以上的資歷。這天晴朗的午後,兩人相約在臺中霧峰的作物種原中心展開對談,他們雖分屬不同單位,卻長期相互支援,難怪一見面就顯得熟稔友好。對於種子,兩人又有什麼異同的看法呢?

新聞
【農技最前線】朝天椒、燈籠椒怎麼來的?探尋六千年的辣椒種植歷史

辣椒(hot pepper, chili pepper)是有辣味的番椒(Capsicum spp.);番椒依據果實內類辣椒素(capsaicinoids)成分,區分為甜椒和辣椒兩大類。而辣椒的種植歷史久遠,依據裴利 (Perry, 2011) 記載,考古學家從番椒種原中心-南美洲的「厄瓜多」挖掘出土的化石,證實六千年前就有辣椒果實和種子。但不具有辣味的大果形甜椒(sweet pepper或稱bell pepper),僅始見於500年前的前哥倫布時期(1492~1504年),最初分布於墨西哥地區。

新聞
一年只要養一次,日本保存家蠶種原不費力

近年來,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育逐漸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視,因此,由日本農林漁業部經費支持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NIAS)保存許多農業上的遺傳資源,包括作物、動物及昆蟲等

新聞
聚集全臺林木寶藏,種原保育方舟啟航

極端氣候成常態,全世界各國都在找種子育種,臺灣森林覆蓋率高達6成,林業試驗所近年整理有60年歷史的林木種子庫,異地重建升格成「國家林木種原庫」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走進阿美族祖屋,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阿美族部落——太巴塱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市區旁,在阿美族語中稱為「Tafalong」,意指有很多白螃蟹的地方,因此部落常以螃蟹作為圖騰。為了使來太巴塱的旅客,都能認識部落的文化傳統,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集結了部落裡的耆老與青年,以阿美族祖屋為藍本,就地取材並使用傳統建築工法搭建了紅糯米生活館。作為部落的對外窗口,走進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除了能聽聽傳統歌謠、享用阿美族的野菜料理外,還能參加文化導覽、體驗農事及購買部落農特產與手工藝品等,是個兼具保存部落文化及對外展售功能的產地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