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蟲農之路】農田裡的角落人生

先前幾篇文章已大略描述了田間生物與我們所認定的害蟲之間,如何產生互動關係,像是捕食、寄生等行為,這也是在談農業生態時,大家較關注的面向。但若真要完整解讀田間生態的變化,還有一個觀念需要了解,才足以拼湊出更完整的農業生態樣貌,那就是所謂的「生態棲位 (Ecological Niche)」。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荔枝椿象肆虐全臺,平腹小蜂藉蓖麻蠶卵以蟲剋蟲

近年肆虐全臺的荔枝椿象是外來入侵害蟲,不僅造成農作物減產,噴出的臭液還對人體皮膚和眼睛具腐蝕性。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前身為蠶蜂業改良場,以蓖麻蠶卵為替代寄主,大量繁殖荔枝椿象的天敵──平腹小蜂,「以蟲剋蟲」的生物防治方式,可減少用藥和環境汙染。苗栗場指出,荔枝椿象已使全臺淪陷,近日會整理資料,盡快技轉給廠商量產,降低危害。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以蟲剋蟲,米蟲卵變生物防治資材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飼育技術新突破,運用「穀倉米蟲(粉斑螟蛾)卵」作為食餌,來飼養本土小型捕食性天敵,將令人討厭的米蟲升級成生物防治技術之要角,取代外米綴蛾卵變身成為天敵昆蟲的飼餌。試驗也發現,「穀倉米蟲(粉斑螟蛾)卵」可作為草蛉及小黑花椿象的食物,並且能應用在蚜蟲、薊馬、粉蝨等農業害蟲上,有效降低農藥使用,成功提升消費食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