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椿象肆虐全臺,平腹小蜂藉蓖麻蠶卵以蟲剋蟲

近年肆虐全臺的荔枝椿象是外來入侵害蟲,不僅造成農作物減產,噴出的臭液還對人體皮膚和眼睛具腐蝕性。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前身為蠶蜂業改良場,以蓖麻蠶卵為替代寄主,大量繁殖荔枝椿象的天敵──平腹小蜂,「以蟲剋蟲」的生物防治方式,可減少用藥和環境汙染。苗栗場指出,荔枝椿象已使全臺淪陷,近日會整理資料,盡快技轉給廠商量產,降低危害。

農委會苗栗場研究員兼副場長吳登楨說,荔枝椿象喜食荔枝、龍眼、無患子和常見的行道樹臺灣欒樹,會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汁液,嚴重者甚至會害作物枯死。

荔枝椿象成蟲吸食龍眼花穗、嫩芽及嫩果等,嚴重影響產量,噴出的臭液還對人體皮膚和眼睛具腐蝕性。(圖片提供/農委會)

農委會苗栗場場長呂秀英說,雖然荔枝椿象可用人工採摘卵塊,但較費時;如果採用化學防治,卵本身很硬,難用藥殺死,且用藥也只適合在族群密度高的地方,經常噴灑還會產生抗藥性。因此,苗栗場致力發展生物防治法,適用於有機果園和公園,也能減少環境汙染。

呂秀英指出,自然界的平腹小蜂是荔枝椿象的寄生性天敵,外觀像螞蟻,會產卵在荔枝椿象的卵內,如果平腹小蜂寄生成功,荔枝椿象的卵呈圓孔破洞,就能防止荔枝椿象孵化。

平腹小蜂是荔枝椿象的寄生性天敵,外觀像螞蟻,會產卵在荔枝椿象的卵內,能防止荔枝椿象孵化。

然而,荔枝椿象是害蟲,用牠的卵飼育平腹小蜂有許多缺點。呂秀英說,除了荔枝椿象的卵在葉片上散亂難尋,研究員作業時,也可能被荔枝椿象噴出的臭液傷到,加上荔枝椿象在2月下旬到6月中旬產卵,高峰期在3到4月,平腹小蜂的高密度孵化期則在5到6月,兩者沒有重疊,較難達到防治效果。

在自然界平腹小蜂數量不足,又要避免以荔枝椿象卵飼育平腹小蜂的情況下,苗栗場積極尋找替代寄主。他們發現,中國在1960年代就有蓖麻蠶卵繁殖平腹小蜂的研究,寄生效果顯著,且苗栗場是養蠶起家,熟悉蠶類飼養,蓖麻蠶的卵又圓又大、表面光滑,可作為平腹小蜂的替代寄主。

呂秀英說,蓖麻蠶的優點是溫馴、安全,且生活史只有45天,一年可多世代生產,卵的數量也多,每隻蓖麻蠶雌蛾約可產350顆卵,還能冷藏;1隻平腹小蜂每天最多則可寄生14粒卵,一生約能寄生200多粒卵。平腹小蜂借別人的卵生自己的孩子,蓖麻蠶也犧牲小我(蠶卵),可達到抑制荔枝椿象的效果。

呂秀英說,苗栗場今年與農委會防檢局、高雄和臺中市政府合作,將蓖麻蠶卵片釋放到田間監測,也預計在荔枝椿象產卵期間,每月提供12萬隻平腹小蜂,釋放到高雄和臺中的龍眼、荔枝生產專區,但目前的量不足以供應全臺農民,希望日後能技轉給廠商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