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物防治
過去市售蘇力菌產品幾乎都是進口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以下簡稱藥毒所)積極研發本土蘇力菌,落實科技研發成果到產業化,近20多年來,已篩獲許多殺蟲活性良好的本土蘇力菌菌株,有些殺蟲範圍甚至超越市售國外商品。篩選本土微生物的策略,既合乎生態學利用本地天敵防治本地害蟲的原則,同時深具學術研究意義,其富藏的經濟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木黴菌宛如精通百藝的斜槓高手,既能分解蝦蟹殼中的幾丁質,產生乙醯葡萄胺做成保健食品、藥物與生長劑,還能改變纖維特性,軟化布料、釀酒與漂白,樣樣難不倒它。當身披綠彩的忍者躍進農業領域,病害防治是它威震四方的強大戰力。
吉田田有機農場主人周俊吉是中興大學植病學博士,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並為有機耕作的農人。在他的農場裡看似雜草叢生、混合多樣性的植栽,昆蟲到處飛來飛去,實為生態栽培工法,呈現自然生態的樣貌,打造出可周年生產之農場。
不論是哪個田間都一定會出現,而且蹤影無所不在,卻幾乎不會受到注意的蟲類,那就是螞蟻。也許不會啃食蔬菜的葉片或果實等,不會直接造成危害這點,是較少受到關注的原因。不過,說到螞蟻對於農業而言是否為無害的生物,其實是個非常令人困擾的存在。尤其是像我一樣,對於「藉由天敵昆蟲的力量來減輕害蟲危害」這種理念的農家而言,螞蟻和益蟲-瓢蟲是敵對的「麻煩的昆蟲」。
說到對於蔬菜葉片或果實造成食害的蝶蛾幼蟲,雖然也有紋白蝶及金鳳蝶的幼蟲、菜葉蜂的幼蟲、蔬菜象鼻蟲的幼蟲等例外,但其實大部分都是蛾類的幼蟲。從春天至秋天,蛾類、螟蛾類、捲葉蛾類、小菜蛾類、尺蠖蛾類、天蛾類,名字多到列舉不完的各式各樣的蛾類幼蟲,會在每周交替出現於田間,將蔬菜啃食殆盡。
瓢蟲會捕食屬於害蟲的蚜蟲,是廣為人知的「好的蟲」代表之一。然而,就算在農業的世界中是最有名的益蟲,關於存在於田間各個種類的瓢蟲特徵以及生態,瞭若指掌的人想必是偏少數。因為說到瓢蟲,絕大多數的人可能只想到「成蟲」,除了七星瓢蟲或是異色瓢蟲的成蟲以外一概不知。
昆蟲是栽種蔬菜的大敵!你也是這樣想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希望從今天開始能試著重新觀察田間。田間雖然有許多啃食蔬菜的敵人(害蟲),但是同時也存在著許多能驅除害蟲的同盟夥伴(天敵昆蟲、益蟲)。
平腹小蜂是荔枝椿象於田間最常見的天敵昆蟲,雌蜂會將卵產於荔枝椿象卵內,被寄生的卵粒則無法順利孵化出椿象若蟲,20天後從卵內羽化的平腹小蜂又可於田間繼續尋找荔枝椿象的卵寄生。應用平腹小蜂生物防治法可友善環境,減少農藥的使用及逐年降低荔枝椿象危害。
去年荔枝椿象大量繁殖,國內荔枝樹、龍眼樹相繼傳出災情,被荔枝椿象吸食的荔枝樹、龍眼樹發生嫩梢枯萎、落花、落果等狀況。專家表示,今年可把握早春時節防治荔枝椿象,此時荔枝椿象剛越冬,整體活動力較差,對於藥劑耐受力也比較低,農友可加強將藥劑噴灑在葉背與枝條縫隙,降低荔枝椿象成蟲數量,等成蟲進入產卵期後,可施放平腹小蜂進行第二階段防治工作。
「茶蟲太多,爸一個人抓不完。」還記得電影《魯冰花》中,古阿明跟家人抓茶蟲的畫面嗎?現實世界的茶園中,有很多種茶蟲會啃光茶葉,茶蠶就是茶農最頭痛的害蟲之一,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下稱茶改場)研發茶蠶防治資材之餘,發現茶蠶糞便有類似麝香貓咖啡的原理,製成茶湯有普洱茶味道,滋味甘甜,耐泡且咖啡因低,已技轉給業者生產,讓害蟲變成有價值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