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茶蠶版」!茶改場如何讓惱人害蟲變成機能茶飲幫手?

文/洪嘉鎂 圖片提供/茶業改良場

「茶蟲太多,爸一個人抓不完。」還記得電影《魯冰花》中,古阿明跟家人抓茶蟲的畫面嗎?現實世界的茶園中,有很多種茶蟲會啃光茶葉,茶蠶就是茶農最頭痛的害蟲之一,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下稱茶改場)研發茶蠶防治資材之餘,發現茶蠶糞便有類似麝香貓咖啡的原理,製成茶湯有普洱茶味道,滋味甘甜,耐泡且咖啡因低,已技轉給業者生產,讓害蟲變成有價值的蟲。

茶蠶把茶葉通通吃光光

茶蠶過去曾是中低海拔茶區最頭痛的害蟲之一,每年發生3到4次危害,孵化後的幼蟲有群聚性,會集中在同一區域啃食茶葉,連茶樹皮都吃,因此茶樹有可能被茶蠶吃到只剩枝幹。早期防治茶蠶多以噴灑農藥為主,但近年國內有機或生態茶園越來越多,這些茶農防治茶蠶的方式多以徒手清除,或使用蘇力菌防治,但效率低、成本高。

原先茶蠶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害蟲,如今搖身一變卻有另一番益處。

茶改場多年開發研究茶蠶黑卵蜂,發現茶蠶黑卵蜂1次可產下30粒卵,只要在0.1公頃茶園放養100隻到300隻就能有效降低茶蠶族群數量,使用後第10周防治率還有71%,每年在3月到4月、8月到9月各使用1次茶蠶黑卵蜂即可。

茶改場副研究員楊美珠表示,如果農友需要茶蠶黑卵蜂可直接與茶改場聯繫,只要場內有材料會無償提供使用,農民可適度留養被寄生的卵塊,繁衍下一代茶蠶黑卵蜂,多放幾次後,茶蠶黑卵蜂就會在茶園形成生態平衡,會抑制茶蠶族群。

害蟲也能變成高價茶飲

茶改場開發茶蠶黑卵蜂,得先人工飼養茶蠶,過程中研究團隊開始思考茶蠶有沒有其他防治方式,或是能開發高價副產品。茶改場相中茶蠶的糞便,嘗試開發成茶蠶砂,原理類似麝香貓咖啡豆。

茶蠶黑卵蜂寄生於茶蠶卵的情形。

「茶蠶只吃茶葉,連水都不喝」,楊美珠表示,茶蠶是生物工廠,而茶蠶砂就是經過天然擠壓茶葉後的產物,分析茶蠶砂的酚酸類、黃酮醇類、胺基酸等機能成分與茶葉類似。

經過茶蠶體內微生物發酵的茶蠶砂,茶湯風味類似普洱茶,口感不苦不澀、滋味甘甜且微酸生津,與一般茶葉相比,茶蠶砂極為耐泡且低咖啡因。楊美珠笑著說,茶蠶吃什麼茶葉,泡出來的茶湯顏色與風味都會有差異。

楊美珠指出,茶蠶砂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沖泡,現階段的加工處理技術可讓茶蠶砂生菌數降到最低,另外有利用白老鼠進行急毒性測試與機能性測試,檢測結果相當安全;農委會也指出能抗代謝症候群,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經微生物發酵的茶蠶砂,茶湯滋味甘甜絕佳,不過需得經過處理讓生菌數降低,方能進行沖泡。(攝影/洪嘉鎂)

茶蠶砂機能茶飲產製技術已專屬授權技轉給鑫聯網國際認證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陳開憲表示,過去普洱龍珠茶可喊價到一斤20萬,但好東西要讓大家喝得起,目前茶蠶砂的生產成本成高,因此技轉後持續改善量產技術,目標是一斤降到2萬元,讓一般人可以享用,希望單杯價格要比星巴克咖啡便宜。

茶改場考量並非所有消費者都能接受茶蠶砂,正運用茶蠶體內微生物發酵茶葉的概念,挑選可食用菌種製作微生物發酵茶,每種菌種發酵後的風味都不同,有水蜜桃香、芒果香、花香等,相關技術正在研發中,預計3年後能建立完整的生產技術。

蟲體還能作為蛹蟲草

除了開發成茶蠶砂以外,茶改場在與臺大合作開發微生物製劑時,想到可將茶蠶做成食用蟲草,於是找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進行相關合作。

目前食用蟲草只有冬蟲夏草與蛹蟲草兩種,冬蟲夏草接種茶蠶蟲體效果不好,轉為開發蛹蟲草,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黃學聰苦笑著說,茶蠶只吃茶葉,菌種篩選難度較高,而且茶蠶接種菌種後,要能長出子實體,又要商業化應用,得考量菌種汙染、穩定性、製程簡單化等問題。

茶蠶經由合作開發後,亦可製成實用蟲草:蛹蟲草。

黃學聰指出,茶蠶體內腸道及體表都有細菌,製成蛹蟲草作為食品就必須考量細菌及接種菌體的安定性,需先優化處理蟲體,運用死亡蟲體生產蟲草,從原本單隻接種蟲體已經開發到批次生產,而且批次生產可供應足夠能量給菌種生長,長出的子實體比使用單隻蟲體生產的還大。

過去生產蛹蟲草的培養基多為白米,子實體外觀較細,楊美珠說,研究團隊有調整培養基配方,有改善外觀且產量增加58%、子實體蟲草素提升89%、麥角固醇含量提升52%等結果。

黃學聰表示,蛹蟲草主要消費客群是中藥商及藥膳製作,保健食品商將成為最大消費者,目前中國為蛹蟲草的主要生產地及消費市場,1公斤乾貨約1500元到3600元不等,雖然價格便宜,但中國生產的蛹蟲草多為紅褐色、深磚色,子實體看起來細且乾扁,賣相不好,分析當中蟲草素含量大約每克有0.5毫克,但茶蠶製成蛹蟲草的蟲草素可達2毫克至3毫克。

黃學聰指出,中國的蛹蟲草已走入鮮食市場,就像金針菇的販售方式一樣,可直接入菜,臺灣目前礙於法規限制,無法這樣做,但未來的確是發展方向之一,目標可以放在外銷市場或機能性商品上。

於茶改場所辦理的茶蠶觀摩會中,各方專家代表都對於茶蠶的運用,感到十分有興趣。(攝影/洪嘉鎂)

聯繫方式
茶業改良場茶作技術課助理研究員  寧方俞
電話:(03)482-2059 轉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