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節水栽培省水5.8至8.4倍 洋桔梗兼具外銷等級好品質

洋桔梗是臺灣重要外銷切花,外銷量僅次於文心蘭。由於傳統土耕需要淹灌,耗水不少,但在氣候變遷乾旱頻仍下,水資源利用需要更有效率,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土耕省工智慧滴灌栽培」與「水耕循環栽培」2項技術,可大幅降低用水量,節水效益達5.8倍到8.4倍,節水栽培的洋桔梗均可達到外銷日本規格標準。

青田有機農場溫棚
封面故事
精準灌溉 抗旱調適 補助管路灌溉設施以發展精緻設施農業

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全臺面臨缺水困境,農民無不絞盡腦汁找妙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持續積極推廣省時又省工的現代化管路灌溉系統設施,祭出農業抗旱調適方案與設施補助,農民可申請補助田間管路灌溉設施、動力設施、調蓄設施及調節控制設施,每一農戶最高補助40萬元,為農民的抗旱工事添加一分助力。

新聞
水稻栽培區溫室救星 貫穿犁底層埋設暗管排水兼顧土壤健康

臺南農改場開發在不影響曳引機作業、深度50公分之下,且高於地下水位的位置,貫穿犁底層埋設淺層暗管,幫助溫室排水;以滴灌設施搭配暗管,農民等於邊種植作物邊洗鹽,既能將土壤過高的鈉洗掉,讓作物持續生產,也有助維持土壤健康。

新聞
神級省水設施 智慧滴灌省水又省澆灌人力

面對乾旱年,除了搶水,省水節水更重要,有機農謝萬來建置以色列滴灌設施栽種小黃瓜、番茄等溫室作物,比一般溝灌方式省水,蟲害與雜草都少,並且智慧化透過APP就能遠端管理監控,等於省下百分百澆灌人力,他經驗分享,臺南、嘉義地區明年停灌,農委會補助管路灌溉設施補助,鼓勵農民多多申請。

新聞
缺工荒下導入智慧管理,臺灣茶產業能否脫胎換骨?

國內每年可生產1.3萬公噸的茶葉,不過產量不足以供應市場需求,得再從國外進口3萬公噸的茶葉,再加上近年茶產業面臨缺工、氣候、小規模生產等問題,讓整個產業備受挑戰。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去年開始將智慧農業導入茶產業,開發茶葉產期預估模式,收集茶葉生長資訊及監測氣候以預估產期,有助於農民安排採收及加工時間,解決缺工問題,另外也建置自動滴灌及液肥系統,可省水達50%並能省工及精準施肥。

新聞
沙漠中的農業奇兵,以色列導入科學思考,從機會財改賺管理財

臺灣自1998年開始引進以色列耐滴芬(Netafim)公司的滴灌技術進行試驗,林良懋是重要推手,當時擔任台灣花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工程經理的他,希望透過滴灌技術幫助彰化縣田尾鄉提升花卉外銷競爭力,但是辦了幾十場說明會,也沒有農民願意買單。最後是在雲林縣虎尾鎮農會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的支持下,這項滴灌技術才開始在雲林縣虎尾鎮落地發芽。

新聞
印度維達巴以滴灌抗旱,轉型有效水管理示範區,翻轉旱地命運

瓦魯德農民在乾旱導致龐大經濟壓力之下,仍齊心共同面對環境問題,加上政府政策支持,成功打造了一套適合的灌溉模式,不但解決旱季危機,更形成永續農業的基底,值得臺灣借鏡。

新聞
高雄市首開先例,直接辦理旱作管路補助

高雄農業灌溉用水以河川取水為主,且全市山坡地比例約 74%,使得山區部分土地灌溉水源取得不易,例如高雄市內門、甲仙地區等山坡、丘陵地農村常因灌溉水源取得不易,影響作物產量,也更凸顯了農業推動節水栽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