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公」(右)陳榮昌是深溝率先從事友善耕作的老農,也曾長期擔任水利小組長、擔任三官宮主委為地方服務,為青農學習農事、融入深溝都給予極大幫助;吳佳玲(左)是最早進入深溝耕作的女青農,成立「有田有米」品牌,離開深溝後持續務農,並請阿公契作稻米。
新聞
【農業相對論】給新手青農的種田36問 (上):如何待在農村?土地事與人情事

「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定居深溝後,「台灣農村陣線」出身的吳佳玲,是第二批進入深溝耕作的青農。十年多前她向陳榮昌阿公租田地、租房子,不到兩年時間,租田面積從兩分地一下擴張到幾近四甲,進而成立品牌。深溝青農友善耕作的領袖陳榮昌,與最早踏進深溝的女青農吳佳玲,跨世代的兩位農民對談,來自現場第一手說法。

陳榮昌高齡83歲仍熱心幫忙地方事務,說起農事猶如博士般侃侃而談。(攝影/王志元)
新聞
【農業相對論】人物:友善耕作青農們的精神導師──深溝老農陳榮昌

現年82歲的陳榮昌阿公身體硬朗,天天下田比許多年輕人還健康,他自豪「沒閒破病」。這幾年COVID-19疫情衝擊對國人健康、生活衝擊甚大,但陳阿公說,他按期注射疫苗,「都在田中央,也沒跟其他人做伙。」至今不曾染疫。陳阿公是深溝村信仰中心「三官宮」的籌建者,去年「回鍋」擔任主委,募款、承擔土地買賣事宜。

農觀點
【農業相對論】給新手青農的種田36問──談友善耕作、人際關係,時間管理及更多

深溝青農友善耕作的領袖陳榮昌,與最早踏進深溝的女青農吳佳玲,兩人對務農觀念、農事管理有何不同概念與追求,一名農婦又是如何在農村立足?跨世代的兩位農民對談,來自現場第一手說法。36個提問,習得36「技」闖農業。

李光平
封面故事
旱季神救援,暗藏地底的深溝湧泉帶

宜蘭是臺灣唯一不需興建水庫,卻終年不缺水之地。占地23公頃的深溝水源生態園區(深溝淨水場),就足以供應蘭陽溪以北共五個鄉鎮的用水量,水源除了仰賴地面溪流,暗藏於地底下豐沛的伏流湧泉,更像一座地下水庫,於旱季適時補位。深溝淨水場的資深志工李光平形容:「如同腎蕨,冬季將水分儲存至地下球莖,夏季雨水不豐時就能派上用場!」

宜蘭員山深溝村老農陳榮昌是在地友善耕作先行者,他關心土壤健康,透過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方式照顧土壤。(攝影/王志元)
新聞
【護土固碳03】田土曾是後段班 宜蘭深溝惜土老農養出黑厚土

傳統農村敬天愛土,農耕方式中有著友善土壤的智慧。宜蘭深溝土壤貧瘠,早期田土只有掌寬深度,老農陳榮昌把土壤當寶貝,惜土護土,農忙雖不免抱怨:「做友善耕作心情(sim-tsîng)要下誠濟(tsiânn-tsuē,很多)」,但他用永續的農耕方式養土,深知農業要對土壤好,對人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