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智能箱網養殖省3成人力成本 「可沉式箱網」避颱風 精準投餵省2成飼料

外海箱網養殖有較大的海域空間,且多養殖高經濟魚種,是農委會漁業署重點輔導產業,但外海養殖管理受到氣候風險挑戰,餵養也要耗費人力相關成本,漁業署委託海洋大學開發智能化箱網養殖技術,可在颱風侵襲期間「沉箱」避災;精準投餵餌料,節省人力及時間成本30%以上。

馬祖淡菜擁有紫黑色的外殼,也叫紫殼菜蛤或紫貽貝,以掛網方式養殖。
新聞
堪稱「海中的威而鋼」,海大證實「馬祖淡菜」具有生殖保健效果

生長在馬祖海域,外觀像孔雀蛤的貽貝類「馬祖淡菜」,營養價值高,膽固醇含量極低,經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團隊證實具有生殖保健效果,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新聞
「TARA研究帆船」基隆港開放參觀,海洋大學合作推廣海洋保育

國際知名TARA海洋科學考察隊再度訪問臺灣,2018年3月27日中午抵達基隆,停泊在基隆港東一碼頭,展開為期五天的訪臺行程

新聞
【漁業人物誌】漁業人才的舵手——李國添

30多年的教書生涯匆匆劃過,自 2012年 7月,李國添卸下海洋大學校長職務,除了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和教學之外,也投身公益服務。

新聞
有洋蔥!海生館收容中心讓人催淚的海龜

每年1到4月是海龜較常擱淺和受傷的季節,位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水族實驗中心的海龜收容中心,一早就相當忙碌,從3月中到4月初,一口氣共收到6隻海龜,還有先前收容的4隻海龜需要照顧。

新聞
「草蝦養殖之父」廖一久教授 獲選「日本水產增殖學會」名譽會員

有「草蝦養殖之父」美稱的海洋大學講座教授廖一久院士,長久以來在水產研究與產業的傑出貢獻獲得推崇與肯定,今年3月榮獲「日本水產增殖學會」遴選為名譽會員,是該學會1952年成立以來第六位,也是唯一一位非日本國籍的名譽會員。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海大夜光蟲研究,掀開「藍眼淚」之秘

每年四月起在馬祖地區掀起一股「藍眼淚」的觀光熱潮,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單離培養的技術,證實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同時經過一年的研究,已經能夠大量人工繁殖,未來將設置教育展示館,全年都可以欣賞到「藍眼淚」。

新聞
官學合作典範,海大攜手新北推動生態保育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自103年5月起在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設立海洋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進行種苗繁殖、藻類養殖、海龜救傷保育等成果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