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海洋保育議題要深化 民間盼建立環境基礎資料庫

25日海洋大學辦理「2019海洋專業人才培育論壇」,針對海洋法制、資源保育及海洋教育實踐等議題,邀請產、官、學界代表與會座談,其中在資源保育議題上,基隆產發處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寧分享潮境望海巷案例,強調落實執法是資源保育成功的關鍵,而知名環境紀錄片製作人柯金源也提出幾項政策建議:加強海洋環境基礎科學研究以及建立環境基礎資料庫,讓民眾能參與政策規劃,讓政策能在產業與環境永續中獲得平衡。

新聞
「潛水打魚」影響海洋資源如何規範?澎湖海洋保育志工喋血遇襲啟示錄

澎湖海域日前發生海洋保育志工陳盡川為保育海洋生態,蒐證潛水客潛水打魚行為,疑遭暴力攻擊事件,在國內保育圈掀起關注與討論。該起暴力案澎湖檢警偵辦中,但昨(25)日陳盡川再度身體不適進入急診室,是否為遭受暴力攻擊的後遺症,仍有待院方診斷。至於整起事件起因,則可說與「潛水打魚」行為牽涉海洋資源的管理處於模糊地帶有關。

新聞
認識海洋的方法:寓教於樂的遊樂活動、自然博物館,打造趣味互動體驗,落實海洋教育

浩瀚寬廣的海洋覆蓋地球70%的表面積,提供富饒的資源,孕育蒼生,是地球的生命起源。四面被海洋圍繞的臺灣,海岸線全長約1,730公里,分佈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態系,包括島嶼沿岸的岩岸、沙岸、泥灘、河口、紅樹林、藻礁、珊瑚礁、潟湖,以及從沿岸往海洋延伸的亞潮帶、深海到大洋區,這些多樣的海洋環境造就多樣性的生態系。

新聞
減海廢、護棲地、顧水質,首任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的三支箭

多年來國內有很多重大油污染事件,政府部門已經慢慢磨合出一套應變機制,我覺得未來可以思考加強從保育、環境面去改善,萬一真的發生後,後續的復原機制,現在看到的海污應變機制著重在前端處理油污,想盡辦法把油汙盡量清理完,但我們希望可以考量環境怎麼復原的問題。

新聞
救傷海龜野放65天,「魷魚絲」揭秘洄游路徑生態

2017年12月4日,有漁民在宜蘭縣南方澳發現一頭亞成玳瑁擱淺在岸邊,經通報後,由海洋大學海龜救援團隊救起,評估後送臺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診療。在掛號時,有團隊成員正在吃魷魚絲,便將牠取名「魷魚絲」。經獸醫診斷後發現,胃內有少量的人造物像是漁線,並呈現脫水、虛弱及消瘦狀況;經進行血液檢查,白血球及腎指數高,評估有感染情形。在海洋大學海龜救援團隊接手照護,漸步排除消化道內的沙泥及異物後,魷魚絲終於逐漸恢復健康。

新聞
探索潮汐間的富饒,美麗的潮間帶生態系

然而,潮間帶仍然面臨著過多遊客的壓力,包括人手一網去撈捕及採集海洋生物。殊不知遊客的大腳對海洋生物而言,就有如酷斯拉的大腳一般。更令人遺憾的是,某大電視台的節目先前還在鼓勵大家夜間到綠島的潮池去抓尉科的魚類(卻說成是彈塗魚),再油炸料理當作宵夜來吃,更形容口感清脆,非常離譜。然而,此一事例倒也足以說明我們的海洋保育觀念非常落後,教育宣導更是有待加強。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海洋保育的十字路口

2016年起,國家公園保育警察小隊長蕭再泉呼籲東吉嶼、西吉嶼之間海域劃設「完全禁漁區」,潛水客吳祖祥也同樣於「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點子提議「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廊道海域應劃設為『完全禁漁區』」,並於2017年7月25日通過附議成案,自此引發海洋生態和漁民生計雙方的爭議……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南海煙硝下,亟待保育的太平島生態資源!全球首部南沙生態紀錄片出爐

綠蠵龜緩慢從海中爬上岸、挖洞、奮力產卵,又努力回到海中繼續生活,一隻小綠蠵龜移動著剛破殼沒多久的身驅,努力爬向遠方的大海。資深海洋攝影師郭道仁先生一手錄製、編輯製作18分鐘的紀錄片「南疆太平之舞─徜徉南沙海洋生態樂章」,特別選在世界地球日的今天,在臺北松菸文創的誠品電影院舉辦首映,讓民眾了解太平島海域的生態環境。

新聞
「摸蛤蜊兼洗褲」,正港的里海精神

挽救漁業資源日益枯竭,不外乎是限漁、海洋保護區和海鮮指南三種途逕。但近十幾年來日本也在努力推動「里海」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