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蛤蜊兼洗褲」,正港的里海精神

內容提供/ 漁業廣播電臺 文、圖片提供/ 邵廣昭

挽救漁業資源日益枯竭,不外乎是限漁、海洋保護區和海鮮指南三種途逕。但近十幾年來日本也在努力推動「里海」的倡議。「里海」強調的是人與海的結合,須透過人為的經營管理而使漁業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並可永續利用。

什麼是「里海」?

「里海」(Satoumi)一詞來自於「里山」(Satoyama),是日本甚早即有的傳統永續經營森林及土地的觀念,現將其應用到在海岸及海洋的地區或生態系,但包括有當地社區的參與及合作以及規劃與管理在內。因此把「里山」或「里海」想成整理的理,即「理山」或「理海」就能把治理的成分予以融入。

里海其實與臺灣過去所推廣的「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並重的「三生一體」的社區永續發展的理念實不謀而合。健康的「里海」有許多效益:物質循環得以永續、土地與海岸得以整合管理、多樣豐富的生態系及自然的環境得到保存。

「里海」是繼「里山」在日本被提倡的十多年後才正式被提出。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舉辦之CBD-COP10會議通過了「里山倡議 」。迄今目前所出版的「里海」專書至少已在5本以上。但「里海」因常被包括或附屬在「里山」之內,而易被大家所忽略。

里海的概念與特徵。a河川,b海灘,c潮埔地,d珊瑚礁,e藻場,f各種魚類及蝦蟹貝類,g浮游生物,h營養物質與沙,i牡蠣水產養殖,j漁村,k松樹,l漁夫,m海水浴,n採集貝類,o垂釣者,p自然觀察,q市區,r里山。(邱郁文等,2015;台灣林業41:2)

找回被遺忘的里海

其實在二次大戰前許多的漁村及沿岸社區的謀生方式大多已結合了當地自然環境及生態特色,孕育出不同的漁村的傳統技藝和文化,漁具漁法也多屬於自給自足式的家計型漁業,因此沒有過度捕撈的問題。

當時的沿海地區可說是到處皆「里海」。但隨著經濟開發、人口膨脹及高效率的捕魚方法,已使得自然的海岸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在棲地破壞、汙染及過度捕撈等因素的破壞下正在快速地流失。因此「里山」和「里海」的倡議即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希望能透過各界特別是當地社區和權益人的共同合作與努力,創造出新的里海,同時也能尋回過去已失去的「里海」。

日本里山與里海網頁有介紹7類活動。

臺灣有沒有里海的案例?

無論是彰化海岸濕地、過去新竹香山濕地的插蚵;或是臺東都歷海邊阿美族女性的採集;還是早期澎湖居民以玄武岩及珊瑚礁石所建造的「石滬」捕魚;甚至是臺灣的環保志工推動的淨灘、淨海或下海清除廢棄的漁網的活動⋯⋯都屬於臺灣的「里海」。

政府從40多年前即已開始在臺灣各地沿岸投放人工魚礁或保護礁,來培育魚類資源。以及過去這十多年來,臺灣的漁村轉型成觀光旅遊產業,或所謂「漁村再造」,也都符合里海的精神和目標。

譬如宜蘭南方澳的鯖魚季、基隆的石花菜及鎖管季、金山的磺火捕魚(如首圖,「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為北海岸古老的漁法,目前世界上僅剩4艘蹦火漁船存於金山的磺港)、苗栗灣瓦及外埔石滬的採蛤,彰化芳苑海牛車採蚵或挖蛤、臺中高美及嘉義的鰲鼓溼地、臺南的七股鹽田及黑面琵鷺、臺東鏢旗魚的黑潮文化、花東的賞鯨豚及柴魚製作、墾丁及各離島的珊瑚礁潛水旅遊、金門的石蚵文化等等。

里海其實並不是什麼海洋保育的新方法或新技術,只是要學會如何和自然和諧共生,也就是「返璞歸真」。希望經由人為的操作來把已經破壞的環境及資源逐漸修復,希望能回到往日的榮景。

苗栗灣瓦的漁業資源保育區,藉漁期禁捕的的管理使當地漁民可以永續的採捕海瓜子。


漁業廣播電臺

每週一17:20~18:00,『邵老師的海洋講堂』播出

頻道:AM738或1143宜蘭1593

官網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