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尋找達魯瑪克》獲奬紀錄片今首映 世代交替文化尋根之旅

由農委會林務局出品的紀錄片《尋找達魯瑪克》,今年榮獲「紐約電影獎當月最佳紀錄片」,以及本屆「柏林臺灣影展」閉幕片,今(10)日於臺北光點華山舉辦首映與座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特地出席觀影,他推薦這部片給「每個對這塊土地認同的人」觀賞。

新聞
【地方創生術】重建筍寮改造老屋 找回桂林竹產業榮光

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是淺山農村,多數居民從事務農,早年竹產業一度興盛,但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近年更面臨人口老化、青壯年外移嚴重等問題。當地居民原本對社區未來發展不抱任何期望,但耆老一句「過去在筍寮是最快樂的時光」,讓當地學校師生帶領的地方創生團隊卯足全力,重現筍寮、改造老屋,還推動「里山生活實踐學校」,原本漂流在外的遊子看到桂林居民重新凝聚向心力,「變得不一樣」,更下定決心回鄉整地蓋屋。

新聞
跟著《小班做飯糰》繪本 看見綠色生態的友善與和諧

對於生活在都市,每天幾乎都會吃飯的我們,稻田的世界顯得陌生而新奇。我帶著用竹葉和芭蕉葉包著的飯糰回家,覺得自己包的飯糰真是太好吃了。不久,便想出了這個故事。之後我一次又一次的重返貢寮山間,也加入了合夥人的行列,希望能夠用行動來支持里山文化的保存。

農業經營
起心善念石虎米,尋回人與土地情感的連結

石虎米是傳承棲地保育、永續利用的概念,當環境被友善對待的同時,也維護了棲地的完整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風貌,這其中,人是重要的一環,這是里山精神的概念,也是苗栗淺山的珍貴資產。

新聞
林下經濟走出不一樣的路,以山林資源為本,靠山吃山也能永續經營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農委會林務局於2016年召集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等相關單位成立「林下經濟推動小組」,希望經由研究,盤點出適合於林下經營的森林副產物,以增加農民與山村居民收入。此外,森林周邊地區常是偏鄉所在,因此林下經濟與環境保育、山村振興等議題也有密切關聯。

新聞
霧台鄉魯凱部落課,外籍生的原鄉文化初體驗

魯凱部落課提供國際學生體驗原住民部落文化,增進學生對於生態旅遊與里山新經濟的了解,提升外籍生對在地認同感,藉由外籍生的闡述轉譯,將里山之美推廣至自己的國家,成為文化傳播的橋樑,期望碰撞出更多元文化的融合。

新聞
「摸蛤蜊兼洗褲」,正港的里海精神

挽救漁業資源日益枯竭,不外乎是限漁、海洋保護區和海鮮指南三種途逕。但近十幾年來日本也在努力推動「里海」的倡議。

新聞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下)

本文最終下回,也是筆者寫這系列最初的目的,指出里山推動的經濟思維和社會的衝突,其實是在當代社會中要如何同時做好保存和活化,必須先指明保護背後所遭遇的威脅。

新聞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中)

編按:里山在臺灣的推動已超過 6年,在許多人眼中,這樣的拓展仍顯緩慢,本系列文章作者吳宗澤在上篇解析了里山的概念,試圖指出一些里山在臺灣發展的困境

新聞
村菇雞聯盟,屏東大武打造新林下經濟

2009年88風災重創大武,面對路毀橋斷的嚴苛環境,這個「原本就在這裡」的古老部落,面臨消失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