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班做飯糰》繪本 看見綠色生態的友善與和諧

《小班做飯糰》一書藉由做飯糰的契機,引導孩子懂得分享及感謝,家長也可以帶領孩子,共讀時一同觀察豐富的自然生態及景觀風貌,找看看各種不同的昆蟲、動物以及當地特有種。

內容提供/《幼獅文化》 文、繪圖/許增巧

某一年的冬天,我和孩子們參加了和禾生產班和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稻米推廣活動。我們開了很久的車,遠離了城市,來到東北角的貢寮山間,一處有著茅草屋頂的石頭古厝「田邊聊寮」。解說的老師向我們介紹那裡自古以來和大自然和諧共生的農耕方式,我們看到許多古老的農具和當地特有的水稻品種,同時也讓我們親自體驗用他們耕種的米飯來包飯糰。在等飯煮好的那段時間,解說員帶領大家徒步走到附近的水梯田,溼冷的綿綿細雨中踩進田裡的泥土感覺卻是溫暖的,我們得知那裡也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的家園。

對於生活在都市,每天幾乎都會吃飯的我們,稻田的世界顯得陌生而新奇。我帶著用竹葉和芭蕉葉包著的飯糰回家,覺得自己包的飯糰真是太好吃了。不久,便想出了這個故事。之後我一次又一次的重返貢寮山間,也加入了合夥人的行列,希望能夠用行動來支持里山文化的保存。你有聽過「里山」這個詞嗎?這是由日文的「さとやま」(Satoyama)翻譯來的,意思是指人類居住的環境與大自然交會之處,人類的農業、狩獵等活動與大自然互相融合,並以和諧的方式永續發展。曾幾何時,人們漸漸遺忘了這些。

我在做這本書的期間,遭遇了編輯退休、父親過世,創作中斷了好幾次。每一次的暫停都讓我更仔細的思考自己創作的原因和方向,我使用自己熟悉的水彩和色鉛筆,希望能畫出稻田裡清新的氣氛。書中出現的小動物,都是貢寮水梯田裡的居民。我覺得牠們真的很可愛!就如同小孩會無私的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充滿了單純的熱情,我想透過小班與讀者分享這種感覺,也把那群在東北角認真照顧田野、保護著野生動植物的人們,我稱之為「人類農耕文化遺產」的農人介紹給大家。

本文摘自幼獅文化《小班做飯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