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水稻
水稻種植期間最怕遇到白葉枯病,染病後的水稻葉子破損,甚至影響稻米產量減產30%、米品質也會降低。曾獲全國十大農業專家的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教授王強生昨(21)日發表2種抗白葉枯病水稻新品種「興大9號」、「興大11號」,他運用8年時間改良臺南11號、臺稉9號,抗病水稻受到白葉枯病感染後,米品質不會下降、減產,目前新種正在申請植物品種權,未來國內將可生產抗白葉枯病的水稻供應市場。
農田不只是生產糧食,也是你我周遭最小的生態,近年來農村追求有機無毒的耕作方式,但卻不一定友善土地,陳毅翰期許從恢復農田的生態出發,以科學的方法找回生態系的農村。
本年第2期稻作每公頃產量保證程度為80%,各縣市保險費率介於2.44~6.51%,以近5年同期作各鄉鎮稻作單位面積產量估算,各鄉鎮每公頃全額保險費約1,253元(花蓮縣秀林鄉)~7,475元(彰化線永靖鄉),農友每公頃自付額僅約125~748元之間,即可獲得至少60%,甚至達100%的保障。
土壤物理逆境常是造成作物受病蟲害影響的重要因子,因為無聲無息,又不易外顯於色,而常被大家無意間忽略,建議若遇到難處理的病蟲害問題,不妨往土壤一探究竟,或許會另有一片海闊天空。本文以3個田間案例,從作物生長關鍵因子來談常見的土壤狀態。
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周妙芳則說,路燈設置在中央屬經濟部能源局管轄範圍,地方則是由地方公所執行,基本上若有農民反映,地方政府都會協助個案進行改善,至於不同農作物產業專區劃設是否有將周遭環境因素納入考量,他們會再進行了解。
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灌溉管理科技正鄭友誠提醒,農業用水和一般工業、民生用水不同,可以直接回歸利用,在談論農業精準給水的同時,必須考量到給水量若正好等於作物需水量,地下水補注量是否足夠、農用排水稀釋工業廢水的功能是否消失。在水情吃緊時,農業用水固然須有應變措施,共體時艱,但不能視為常態,而是必須考慮農業用水的三生功能。
土壤硬實、有機質不足、地下水位高、 土壤結構不良而缺氧,這塊連水稻都生長 不良的農地,如何種植其他作物呢?嘉義 縣民雄鄉青年農民蔡明同、詹蕎卉夫妻倆, 在這樣的農地挑戰奮鬥,已經 4 年了。
現行稻作受災可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辦理現金救助,救助額度係依稻作生產成本兩成估算,每公頃救助額度為18,000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說明,稻作保險係提供巨災損失之額外保障,補強現行現金救助若逢巨災導致嚴重減產,卻無法充分保障農友收益情形;特別是極端氣候頻率及強度加劇,嚴重災害風險加大,期待除現行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措施外,提供雙重保障機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表示,該場監測轄區水稻已有部分地區零星發生稻熱病,又中央氣象局預報近日會有一波接一波鋒面通過臺灣,天氣陰晴不定且伴隨降雨,日夜溫差大,若疏於防治,容易造成疫情蔓延,台東場提醒農友加強巡視田區,儘早做好稻熱病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