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晚結穗、大豆晚結莢,LED路燈光害讓農民苦惱

文/郭琇真

攝影/謝佩穎

全臺一期水稻收割進入尾聲,雲林縣斗南鎮卻有稻田因為夜間受LED路燈光害影響,整塊稻田看上去忽黃忽綠,稻田中間金黃稻穗結實纍纍,馬路周圍的植株卻還是鮮綠色,稻穗熟稔不一。種植越光米的斗南鎮農會粗估受燈害影響,平均一公頃稻田損失達1萬8千元。

不僅如此,在臺南、雲林種大豆的豆農也反映長期深受夜間路燈光害所苦,部分徒長的大豆植株乾脆放棄採收,打入田裡當堆肥。

由於目前路燈設置業務屬地方政府管轄範圍,因為同時要兼顧農民和用路人的意見有其困難,地方政府大多採個案處理,希望在農民損失面積最少、又不影響用路人安全的狀況下,調整燈光角度。但有地方農會反映,許多農作物產業專區屬大面積範圍,建議政府在發展農業、劃設專區時,也應一併將周圍路燈可能危害作物生長的情形納入考量,而非淪為個案式檢討。

LED夜間照光,雲林越光米水稻晚結穗20天

光,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因子,白天光照能提供作物生長所需能源,夜晚作物會進行暗反應,將白天產生的葡萄糖等光合產物,合成為生長發育所需的材料。由此可知,作物夜晚若長期照光,會改變作物正常的生育過程。

水稻屬於短日照作物,對光敏感,長期照光會讓植株的生長變慢,開花抽穗發生異常。在雲林縣斗南鎮種越光米的稻農尤淨香長期受路燈燈害所苦,今年種植15公頃的她,原本六月初要全部收割,沒想到靠近路邊的水稻一直長,人家稻子都長出來了,他的還沒結穗,硬是比其他沒照到路燈的區塊,晚了20天才成熟。

雲林斗南越光米產業專區因夜間受路燈照射,臨路邊的水稻抽穗發生異常。

尤淨香說,三年前路燈從水銀燈換成LED燈後,水稻生長變化受影響得很明顯,雖然還是可以採收,但產量會減少,而且得麻煩割稻的人分兩次採收,讓他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他向鎮公所反映很多次,要求要加裝燈罩,但鎮公所都還沒做。

斗南鎮農會企劃稽核股主任張耀裕指出,靠近斗南鎮市區的越光米專區都有類似情形,他估算過,夜晚受路燈照射的稻田,平均一公頃收成會損失一成(約一分地),折算下來大約是1萬8千元。

張耀裕強調,臺灣米的市場不好經營,種植越光米品質優,能取代進口,長期已培養了固定客戶,若改種衝產量、對光敏感度較低的稻種,不見得賣得出去,最後都繳公糧,對產業發展也不利。

農田旁是工廠、農舍,豆農反映光害,遭用路人抗議

比起水稻,大豆對光的敏感度更高,夜間若長期也受路燈照射,大豆會一直以為還在營養生長期,延遲進入生殖生長期,枝葉不斷抽高卻不結莢。

在臺南善化種大豆超過100公頃的蘇建鈞,每年都深受路燈光害問題困擾,視路燈光照強度,有的田區會晚一個月採收,有的會差到兩、三個月,粗估影響面積有50公頃,減產有二到三成。有時因為還有下一期作趕著要耕耘,後來乾脆放棄採收,全部打入田裡當肥料。

蘇建鈞從2013年開始,陸續向地方公所和工程單位反映,三、四年前工程單位雖在部分產業道路加裝了20、30個燈罩,但因為用路人抗議太暗,後來還是被拆掉了。

蘇建鈞說,LED燈的款式很多種,臺南善化一帶是包給台達電施工,台達電採用的LED燈無法加裝和燈泡呈垂直型的燈罩,只能裝像百葉窗式、與燈泡平行的燈罩。結果有居民反映太暗,但對農民來說還是太亮。

蘇建鈞曾到日本、德國的農村參訪,他發現這兩個國家基本上不會在農田區、產業道路設置路燈。臺灣因為很多工廠、農舍就在農田旁,即便當地人對夜間路燈使用的需求不高,但站在維護用路人立場,還是得設置路燈。目前他對這困擾已雙手一攤呈半放棄狀態,不知該如何是好。

LED雖可省電,但對農作物形成光害,不僅稻農損失,對光高敏感的大豆也是。

農民V.S.居民,地方協調陷兩難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農務科長邱季芳坦言,這問題目前的確處於兩難。過去他們會現勘地方公所反映的道路區塊,進行調整,看是加裝燈罩,或是調整路燈角度等,但因為同時要兼顧農民和當地居民的意見有其困難,目前就是個案處理,在農民損失面積最少、又不影響用路人安全的狀況下,進行調整。

張耀裕表示,像斗南這邊的越光米產區多達700公頃,屬大面積範圍,其實地方政府在執行路燈汰換的政策前,就該進行跨單位討論,而非等到地方政府發包開始設路燈後,再來個案討論。

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周妙芳則說,路燈設置在中央屬經濟部能源局管轄範圍,地方則是由地方公所執行,基本上若有農民反映,地方政府都會協助個案進行改善,至於不同農作物產業專區劃設是否有將周遭環境因素納入考量,他們會再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