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沙漠中的農業奇兵,以色列導入科學思考,從機會財改賺管理財

臺灣自1998年開始引進以色列耐滴芬(Netafim)公司的滴灌技術進行試驗,林良懋是重要推手,當時擔任台灣花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工程經理的他,希望透過滴灌技術幫助彰化縣田尾鄉提升花卉外銷競爭力,但是辦了幾十場說明會,也沒有農民願意買單。最後是在雲林縣虎尾鎮農會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的支持下,這項滴灌技術才開始在雲林縣虎尾鎮落地發芽。

新聞
迎向國際挑戰、創造小國大農業,「第四屆南方農業論壇」8月開放報名

過去3屆論壇主題聚焦農業六級產業化的實踐做法或案例分享,帶動小農和農企業從一級生產端的思維,升級至農產品加工與品牌化服務的階段,現今臺灣農業已經與時俱進,累積的實力創造進軍國際市場的契機,因此,本次論壇根據產業最新趨勢,規劃分別為「小國大農業」、「新南向」、「地方創生」、「智慧農業」、「黃金農企」等5大主題,邀請來自荷蘭、日本及馬來西亞及臺灣產業專家與會交流,將國際實務經驗帶入台灣,刺激本土農業創新發展。

新聞
擺脫獨尊高山茶思維,茶改場要用智慧農業推廣平地茶種植

臺灣茶葉一年產值上看1500億元,然去年臺灣茶葉種植面積降到史上新低11,700公頃,加上受極端氣候影響,部分茶區減產,今年茶菁收購價上揚四到六成。為幫助茶農面對缺工與氣候變化問題,茶業改良場表示,未來將推廣平地茶種植,擺脫過去獨尊高山茶的思維,並引進智慧農業的概念,以機械配合智慧軟體,協助臺灣茶農找出平地茶的新路。

新聞
農場管理轉型怎麼轉?「科技務農」善用數位軟硬體,跟緊下一波農業革命

農作物對農民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巡田是每天例行公事,但是當你有100多公頃甚至上千公頃的田,要怎麼知道哪些孩子已經喝過水、吃過肥了呢?不是只有大農才應思考如何管理,即使只有幾分地的精緻農業,也有可能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不同型態的農業如何善用各項軟、硬體來提升經營效率,將是農場管理轉型的關鍵。

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彩色甜椒打通超市通路,年收百萬靠「創意合作」

第27班生產主力為彩色甜椒、地瓜葉、青花菜,均不算高單價農產品,卻能締造年收百萬元的佳績,難能可貴。班長莊志銘說,全班產出半數以上送交連鎖超市,全聯福利中心、台灣楓康超市、Costco好市多等都是合作夥伴,通路穩定,班員因而不用掛心市場波動,可心無旁騖專注田間管理,只要顧好品質,產出越多,收入越多。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嘉義大學校長艾群:智慧農業不僅提升效率,兼顧市場風險與食品安全

臺灣農業的自動化技術研發已經行之有年且十分純熟,嘉義大學在十幾年前研發的「脈衝式音波鳳梨品質檢測電腦數位化自動分級系統」即是一例。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艾群

臺灣農業的自動化技術研發已經行之有年且十分純熟,嘉義大學在十幾年前研發的「脈衝式音波鳳梨品質檢測電腦數位化自動分級系統」即是一例

新聞
溫室也要新南向,臺灣蓋婭社會企業盼成「整廠輸出」先鋒

示範溫室位於臺灣蓋婭社會企業的社企農場,農場面積約7分地,臺灣蓋婭社會企業總經理楊洵表示,社企農場是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計畫支持下,由公司與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陳加忠共同設計,打造適合熱帶氣候的抗颱溫室。

新聞
打造下一波韓流出口新勢力,韓國積極推動智慧農場產業

其實韓國跟臺灣的經濟發展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早期以農業出口為主,國內經濟起飛後,科技業躍升為產業主流與政府扶植的主角。目前,臺灣農村面臨勞動力老化、天災引發農損遽增等挑戰,韓國政府則以IT技術輔導農業升級的長期計畫,或許值得我們參考。

新聞
水質監測移動設備 全面監控高污染水圳

為保護灌溉用水品質安全並有效監測灌溉水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自105年度成立「農業生產環境安全管理研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