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2月號 春酒思源 飲究物產風土

臺灣地酒,猶是少年少女。臺灣歷經整整80年的菸酒專賣制度,製酒乃至品飲文化發展因此大大受限。直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夕,2000年《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公布實施,農村製酒率先合法化,隨後因應世貿全面開放製酒,民間製酒業才彷彿從凍結時間的睡夢中醒來,一切從新開始。

陳千浩/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客座副教授農學博士、法國勃根地大學釀造學系、瑞士旅館公會旅館管理學院Les Roches畢業
豐年雜誌
地酒再生,一釀不休:釀酒師陳千浩:再生不是復刻!從土地到米其林餐桌產業升級

「第一次聽說地瓜酒,帶給我非常、非常巨大的震撼。2014年在蘇格蘭一場烈酒研討會,遇見日本鹿兒島大學的吉崎由美子(Yoshizaki Yumiko)教授,他跟我說,番薯可以做酒──可是為什麼,我一輩子從來沒聽過番薯酒?」

我是學做酒的人,自然對酒很有興趣,臺灣到處都是番薯,那卻是我第一次聽到番薯酒。

豐年雜誌
傳承百年「天皇米」 吉野1號啟動地酒新局:「這麼傳奇的稻米,一生當然要種過一次!」

近年日本清酒受國人喜愛,本土酒廠也嘗試釀造清酒,其實日治時期臺灣已有釀製清酒的歷史!稻米是臺灣主要糧食作物,但提及米製酒,往往只想到常用於料理的紅標米酒,臺灣稻米育種也一向以食用米為主,不似日本發展出專為釀酒栽培的「酒米」品種。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持續繁種在地傳承百年的「吉野1號」,並由歷史資料發現「吉野1號」曾被認證為「全島酒造最適米」。在遍地開花的地酒再生運動中,吉野1號再受全島注目,或將醞釀出臺灣稻米產業升級的契機。

豐年雜誌
羅己能地酒之旅「格外品」製造農酒雙贏:恆器製酒翻轉地瓜與多元農產、培養未來市場

雲林水林「台農57號」地瓜遠近馳名,略含鹽分的土質與海風吹拂,造就肉質軟Q帶勁、口感香甜綿密的地瓜,這風頭水尾之地的強韌滋味,在2百公里開外的桃園蘆竹,竟能得到進一步昇華!「恆器製酒」酒廠創辦人羅己能等在其中一棟前面,旁邊另一棟鐵皮屋則是製酒場。近年屢次斬獲國際大獎的「台農57號」地瓜酒就在此釀造蒸餾,甚至搭配不同水果「格外品」釀造酒品,開創出獨特風味。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乘著稻浪航向吟釀之海

「你看這支酒,那時候農友要上架真的很不順利,啊還有這支啦,討論好久,後來好不容易做出來了,結果他們沒搞清楚法規,吞了一張罰單⋯⋯」中福酒廠創辦人馬何增細數架上的小農品牌,眼神充滿愛憐,他記得每支酒背後,是哪個農夫的血淚。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傳承土地的故事,釀出臺灣地酒新文化

國際知名的釀酒大師陳千浩,為釀造出心中理想的臺灣地酒,登高山入深海,不僅專注研讀歷史、親身探查教科書沒寫的風土文化,同時攜手農民,復刻釀造遺失百年的台灣地酒,拚命三郎般敢衝敢拚的根性,只為了孵化一個夢想:推動「臺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陳千浩以「釀酒」追溯臺灣土地的故事,將臺灣酒的迷人之處推廣至全世界。

鄉間小路
【食趣聞】來啦!再加點酒

這座土地與故事皆豐饒的島嶼,近年地酒大興,具在地特色的新創品牌與釀造所傾巢而出,與傳統酒廠各自林立,無論你是喜歡暢飲的啤酒客、嗜品烈酒的文人雅士,或最愛嚷著「再給我加點酒」的加酒青年,不問新陳、風格獨具的臺灣在地酒品,都能讓你找到獨一無二、專屬於自身的當代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