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
封面故事
植物肉熱潮 國產大豆軋一腳 傳統素肉進化低碳植物肉打頭陣

「植物肉」在臺灣近年來蔚為風潮,從高級餐廳、速食店、便利超商、量販超市、咖啡館,甚至年節送禮也會考慮植物肉乾禮盒。正在此時,龍頭素食產品製造商弘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弘陽食品)繼2020年推出臺灣第一個植物肉品牌VVeat後,進一步定位植物肉為「低碳食物」,今(2022)年底將率先使用國產大豆製造低碳植物肉產品!

大豆
封面故事
營養補給超新星 大豆植物雞精與全豆天貝 大豆醱酵技術的多元應用

植物性蛋白在全球颳起了新一波蔬食旋風,為葷、素食者開闢了豐富的飲食選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研發出國內第一支胺基酸含量媲美傳統雞精的「大豆植物雞精」,還開發出免去皮的「全豆天貝醱酵技術」,提升風味之餘,也消弭農業廢棄物的產生,為環境永續善盡一分心力。

採收黃豆
封面故事
國產大豆進化之旅 好吃好種又營養,系統化搶占雜糧市場

從餐桌到工業原料,大豆都占有一席之地。以往大豆長期仰賴進口,近一、兩年,新冠疫情、烏俄戰爭造成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是國產大豆崛起的好時機。本文邀請到3位大豆專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場)副研究員吳昭慧、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助理研究員詹凱竣、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場)助理研究員林禎祥,分享國產大豆區域栽培狀況、改良成果,以及輔導過程中的挑戰與契機!

harvest7210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10月號 國產糧倉豆豆隆 營養+美味+食安全升級

大豆有三寶,黃豆、黑豆和毛豆。不說飼料與榨油用途,只說給人吃進肚,簡單點的豆漿、豆腐、豆干、豆皮、味噌……到現代感十足的運動補充品高蛋白粉、環保蔬食者吃的植物肉等,而最好的國產豆奶當然先給孩子!國產雜糧復興,鮮食大豆先行!新鮮、安全、健康、非基因改造、低碳足跡、可追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大糧倉計畫」準備好了,6年來大豆種植面積快速成長,今(2022)年1月「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成立,將以產業自主模式,透過垂直整合、橫向聯繫,完善大豆產業鏈!

新聞
田間至餐桌 黑豆豐收大饗宴

雲林縣西螺鎮農會今(30)日舉辦黑豆豐收饗宴,黑豆產銷班員和觀摩農民一起體驗黑豆採收、三合院前曬豆、品嘗豆皮捲、生菜沙拉等黑豆料理,實踐從田間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產銷班長蔡財興表示,俗話說「見黑就補」,黑豆是很棒的養生食品,尤其西螺是臺灣醬油產業重鎮,使用非基改的國產履歷黑豆釀造,風味更佳。

新聞
臺灣NO1 國產大豆豆漿打進日本市場

臺灣大豆高達9成以上是進口,農委會積極推廣國產「黃小玉」雜糧,今年種植面積已經累積到3萬2,600公頃,農糧署22日上午在雲林縣北港鎮舉辦採收感恩會,國內豆漿大廠正康公司自創Jacksoy’國產大豆豆漿品牌,成功打進日本連鎖零售市場,下階段目標是打造臺灣國產大豆標章,讓大豆國家隊名揚四海。

新聞
國產大豆豆漿入校園成果豐 學生反應佳

農糧署南區分署於107年起推動國產大豆豆漿進入國中、小學,年年顯著成長,今年可望突破80萬杯,成果豐碩,嘉義、臺南、高雄和屏東4縣市學生反應佳,香純濃的好味道,讓學童大讚有雞蛋的香氣,學校還延伸出相關的食農教育課程,讓孩子更認識國產優質大豆食材,體驗從土地到餐桌的食物旅程。

新聞
衝刺國產大豆自給率,北區大豆雜糧集貨中心新落成

農糧署北區分署與桃園市政府共同輔導新屋稻米產銷班第八班,成立「北部地區非基改大豆雜糧集貨處理中心」,今天正式揭牌,貯藏量可達800公噸,未來可望服務桃園與新竹地區農民,北區大豆產業衝刺再增後盾。

新聞
國產大豆復耕熱,CNS大豆標準卻30年沒更新,業界籲修正

臺灣每年進口800萬噸黃豆、小麥、玉米,自給率僅6%,農委會鼓勵農民轉作雜糧,其中大豆更是重點項目,不過目前臺灣尚未針對國產大豆制定品質規格標準

新聞
支持在地農產品,義美今年將契作採購600公噸大豆、黑豆、紅棗、苦茶籽及臺灣藜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繼委託義美食品公司使用國產大豆及黑豆加工產製100%國產豆奶並深受市場好評造成風潮後,近期又陸續媒合該公司契作採購包括大豆、黑豆、紅棗、苦茶籽及臺灣藜等國產優質農產品,已具相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