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國產大豆自給率,北區大豆雜糧集貨中心新落成

文、攝影、首圖攝影/ 林宜潔

農糧署北區分署與桃園市政府共同輔導新屋稻米產銷班第八班,成立「北部地區非基改大豆雜糧集貨處理中心」,今天正式揭牌,貯藏量可達800公噸,未來可望服務桃園與新竹地區農民,北區大豆產業衝刺再增後盾。

專業機具,恆溫倉儲,大豆品質UP UP

臺灣每年進口約244萬公噸的大豆,國產自給率不到1%。為提高國內雜糧自給率,農糧署北區分署2014年開始在桃竹苗地區推動大豆種植,3年來種植面積翻了10幾倍,面積達到325公頃。產量直線上升,初步處理加工也不能馬虎。

北部地區非基改大豆雜糧集貨處理中心位於桃園縣新屋鄉,佔地160坪,由新屋鄉稻米產銷班第8班負責經營。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蘇宗振表示,集貨中心每天可處理20公噸大豆,貯藏量可達800公噸,能提升國產大豆品質,提供穩定貨源。新屋鄉稻米產銷班第8班班長蘇順基說明,採收回來的大豆會先經過機具烘乾,將含水率從25%-28%降到13%以下,再除掉雜質、磨光、經過色選機與大小分級、包裝,貯藏在恆溫8度c以下的冷庫,品質維持恆定可達一年半,能夠穩定供貨。

蘇順基表示,未來桃園新竹地區栽種大豆的農民,歡迎跟新屋鄉稻米產銷班第8班聯絡,將採收好的大豆送到集貨中心,以專業機具來幫忙大豆的初步處理分級跟貯存。

北部地區非基改大豆雜糧集貨處理中心配備專業乾燥與分級機具,可望為北區逐年上升的大豆產量,提供更精緻的前端製程。(圖片提供/桃園市政府)

大豆種植,桃園二期稻作低收的另一出路

新屋雜糧產銷班班長田偉成表示,自己加入的產銷班去年12月底才新成立,目前有13個成員,主要因為大家本來都種水稻,可是二期的收成實在不理想,幾乎都是打平而已,才會希望加入種植雜糧。

桃改場助理研究員林禎祥說明,桃園的二期水稻受到東北季風跟氣候影響,產量不佳。大豆種植的機械化程度高,也適合專業農投入,桃園大豆主要種植地區落在新屋觀音和大園。經過桃改場實驗,發現黃豆較不耐濕,不適合桃園的氣候,主要種植以黑豆為主,產量較為穩定。

林禎祥指出,目前在北區栽種的品種為臺南3號(青仁黑豆)跟臺南5號(黃仁黑豆),每公頃產量可以達到1.3-1.8公噸。臺南3號粒籽小,適合開發保健食品及黑豆養生粉,也能加工成豆漿跟黑豆茶,臺南5號籽實粒大,蛋白質含量高、適合醬油加工使用。未來國產大豆產量如能持續增加,也希望跟地方政府合作,進入學校營養午餐。

初步加工分級製程之一,以振動分出良豆,淘汰劣豆,為大豆品質做嚴格把關。

分級完成,發展加工與銷售通路勢在必行

農友徐同權表示,自己的稻田去年也試種了雜糧,希望能持續種植,但擔心未來如果轉作雜糧的補助減少,可能會影響種植意願。蘇順基補充,去年自己就種了60公頃,今年有班內成員加入種植,面積可能再擴大,集貨中心落成能做好初步分級,倉庫也已完備,主要寄望各界能幫忙建立後端的銷售通路。

林禎祥強調,目前進口非基改的大豆散裝價格每公斤為20-25元,是國產大豆價格的一半甚至更低,國產大豆必須發展加工品,在市場上才有機會成功。蘇宗振表示,未來希望進一步建立自有品牌,推廣並開發國產非基因大豆商品,提供市場所需,提升大豆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