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走進阿美族祖屋,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阿美族部落——太巴塱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市區旁,在阿美族語中稱為「Tafalong」,意指有很多白螃蟹的地方,因此部落常以螃蟹作為圖騰。為了使來太巴塱的旅客,都能認識部落的文化傳統,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集結了部落裡的耆老與青年,以阿美族祖屋為藍本,就地取材並使用傳統建築工法搭建了紅糯米生活館。作為部落的對外窗口,走進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除了能聽聽傳統歌謠、享用阿美族的野菜料理外,還能參加文化導覽、體驗農事及購買部落農特產與手工藝品等,是個兼具保存部落文化及對外展售功能的產地餐桌。

豐年雜誌
另類契作 原住民的共同產銷平臺 – 部落 e 購

談及部落 e 購與其他盤商在契作方式上的差異,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簡稱原促會) 秘書長金惠雯說:「很多人在談參與式保障系統,但真正有在契作中落實執行的只有我們。」

新聞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為池南部落注入活水的樹屋餐廳

鯉魚潭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腳下,南北最長處約1.6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30公尺,是花蓮縣內最大的內陸湖泊,週邊遊憩資源豐富

新聞
養生紅蔾採收方式改良,機械化收穫可節省工時

臺灣藜又稱紅藜或赤藜,為藜屬之臺灣原生植物,是原住民族傳統耕作農作物,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與保健價值,更富含膳食纖維。種植地區分布全臺各地

新聞
【廚房小情歌】部落阿嬤的惜物好料理:酥炸「春日絲瓜花」

女兒段考完以後,身心大放鬆,在家裡翻讀 “好吃” 新出刊的 “花食生活,Cooking with Flowers! “,很驚訝路邊常見的酢漿草花、海棠花和繁星花,竟然是可以入菜食用的,於是全家人開啟了吃花記憶的話題。而此際正值時陰時晴的春天,陽光和雨水都充潤,那麼多的花兒開了,昨日我就在住家後面的荒山,採集了滿滿一手掌黃花微開、細絨毛張揚的鼠麴草,回家以後迅速放在小袋子裡冷凍起來,這是娘家媽媽會喜歡的禮物,她做芋頭粿用的著,但老人家僅取其葉,我總勸她說,不如這小花你也一起攪和進去吧,這花看起來很好吃的哪。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展現太魯閣族文化與風味的達基力部落屋餐廳

太魯閣國家公園聞名遐邇的峽谷,是由立霧溪經年累月穿鑿而成,在日治時期,由於出產玫瑰石、大理石,因此日本人稱立霧溪一帶為「達基立」,意思是石頭很多、很堅固的地方。彭秀蘭、郭文貴夫妻倆共同經營的達基力文化部落屋取其音,並把「立」改為「力」,希望力一字能代表原住民的力量之美以及堅忍不拔的精神。

新聞
【廚房小情歌】喝了變勇士~樹豆豬腳湯

各種豆子在我們的生活裡隨處可見,因此世界農糧組織(FAO)將2016年訂為國際豆類年,文宣主調就訂為「From butter beans to pigeon peas」,讓平日以米飯為主食的我,感到非常的親切,因為豆子含有豐富的澱粉和蛋白質,如果能經常拿來和米飯交互替代,既增加烹調的變化趣味,也營造餐桌的澤麗。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鮮採山林美味的泰雅風味館

到松羅部落卻不知道去哪裡吃原民美食嗎?歡迎走進泰雅風味館品嚐在地新鮮食材,從打那(刺蔥)、馬告(山胡椒)到喜那(昭和葉),讓泰雅族媽媽帶領大家體驗來自山林的部落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