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契作 原住民的共同產銷平臺 – 部落 e 購

文、圖片提供/許瑞中

談及部落 e 購與其他盤商在契作方式上的差異,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簡稱原促會) 秘書長金惠雯說:「很多人在談參與式保障系統,但真正有在契作中落實執行的只有我們。」 雖然這樣的契作方式常讓部落 e 購忙得焦頭爛額,但對金惠雯來說,這是種創造產銷兩端雙贏的最佳模式。

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提倡的參與式保障系統(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 PGS),是有別於第三方驗證的第二方驗證,由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產生信賴關係,以公開透明的模式相互監督、保證,生產並銷售友善耕作的農產品。

部落 e 購是原促會轄下專屬原住民的農產品產銷平臺,對金惠雯來說,在契作中落實 PGS 系統的理念,能更深入了解農民在生產端碰到的問題,PGS 系統所提倡的參與、討論與分享,能讓彼此在合作的過程中相互培力,不只農民,平臺和消費者都能回過頭去不斷思考、調整與修正問題。

由行銷支援到發展契作 從解決問題到參與生產

經歷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2001 年桃 芝颱風風災後,原促會在 2002 年成立。 最初僅是為了協助重建原住民部落和凝聚 部落意識,然而 2005 年南投縣信義鄉一 群葡萄農向原促會求助,希望協助他們在網路上行銷當地葡萄,因緣際會下,部落 e 購因而成立。

金惠雯說,當時對產業行銷毫無經驗, 簡單地透過 email 發送電子報後,居然就賣出了將近 600 盒葡萄,這也給了部落 e 購一定的信心,並嘗試其他的農產品銷售, 開始作出一點名聲。

部落 e 購成立的隔年,恰好台灣世界展 望會為解決部落結構問題,進行部落產業 調查計畫,在農業方面理出了轉作有機農業的方向,透過牽線,部落 e 購在 2007 年 接手,從原先的季節性農產品行銷轉向常態性的農產品行銷。

然而剛接手時並沒有考慮使用契作模式,各地區農民只要提交農產品出貨,部落 e 購能收就盡量收,沒考慮行銷的問題。 金惠雯苦笑著舉例,農民可能會突然跟她說有 400 公斤的高麗菜,收完就陷入手忙腳亂;或是跟通路商談合約時,因為不知道農民的生產計畫,她根本不曉得自己什麼時間會有什麼產品,合作自然談不下去。

後來於 2012 年左右,花蓮一名有和農會 簽訂契作的農民將契作模式告訴金惠雯, 加上同年承接了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有機大聯盟」專案,部落 e 購才開始真正直接接觸農民,並思考如何輔導、 學習、轉作有機農業相關事務。

10 個月後專案結束,部落 e 購硬著頭皮承接了 40 多個專案留下的農民,當時產銷之間,特別是農民毫無生產計畫、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帶給金惠雯很大的困擾,

「不如就固定跟農民們見見面,討論一下解決方案吧。」金惠雯回憶當年的狀況笑著說。到現在,部落 e 購發展出「一月一 會」的方式,甚至在去年成功申請到了有機分裝廠的驗證,讓金惠雯終於理解,始終沒有參與到農民生產過程、不了解農民生產計畫,才是最核心的問題所在。而這些想法和機運,也讓部落 e 購巧妙地導入了 PGS 系統。

▲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7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