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為 + 風險管理 更有保障 – 農民端的契作法則

文/陳冠蓁、宜珮汶、林佑徽 攝影/陳冠蓁、宜珮汶、陳亭安

與零售、餐飲、食品加工等通路簽訂契約,再依契約內容生產農作物,提供給通路銷售、加 工、轉售等,被許多農民認為是維持農產品穩定銷售的方法,然而當中也蘊藏一些風險,需要被妥善管理。

從高雄到屏東,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跟零售通路及餐飲業者契作,他們是如何與企業進行契作?契作給農民帶 來哪些實質效益?過程中遭遇哪些問題與風險?本文採訪屏東綠翠微農場、高雄芳境果菜運銷合作社、屏東竹林農場,及高雄小欖仁花園養殖場,整理他們的經驗與故事,爬梳出契作之於農民的機會、風險,及當中的管理之道。

綠翠微農場 VS. 新東陽

原本是上班族的陳品睿,9 年前回到屏東縣九如鄉跟隨父母務農,自創「綠翠微農場」品牌。他種植珍珠苦瓜、白玉苦瓜、 小黃瓜等一年四季都可收成的作物,再賣給盤商、拍賣市場、固定合作店家、網路 電商、攤販等。

2011 年,陳品睿開始有了契作生產的念 頭;2015 年,新東陽股份有限公司人員在農產品展覽活動認識陳品睿,發現他的農作物品質佳,故主動洽談合作與試賣。雙方在 2016 年 1 月正式契作,在新東陽經營的關西、西湖、清水及南投 4 個國道服務區上櫃販售,當年銷售將近 1 公噸蔬果, 迄今新東陽通路的銷量已占陳品睿總銷售蔬果量的 2 成。

陳品睿回憶,剛開始新東陽在清水國道服務區休息站辦國道農青市集,他每個週 末假日會花 2 個多小時開車前往販售。現 場銷售約 5 個月後,新東陽設計櫃位,讓陳品睿的蔬果在公司經營的 4 個國道服務 區上櫃寄賣,除了透過門市期刊介紹陳品睿,也提供門市代訂陳品睿販售的蔬果箱。

陳品睿說,第 1 個契作對象會選擇新東陽,除了雙方投緣之外,新東陽也沒有給農民太多限制,只要求農作物要安全、無農藥殘留、穩定供貨。此外,消費者在新東陽門市買的農產品包裝、標籤及 DM 內容都是綠翠微農場的資訊,讓陳品睿不用花錢買廣告,就可被消費者看到,拓展農場的 B2C(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業務, 增加約 2 ~ 3 成顧客。價格方面,新東陽 雖然抽成 15 ~ 20%,但仍讓農民自訂價格,可以反映農民生產成本並讓農民保有 基本毛利。

契作雖然替農場帶來穩定銷售、提升知名度等好處,但陳品睿提醒農民,在契作前要先評估風險,包含能否生產企業需求 數量的農產品、企業需求是否長期穩定、 契作能否賺到錢等,例如企業如果這週要 200 斤的量,下週卻只要 100 斤的量,剩 下100斤要如何銷售就會變成農民的困擾。

▲ 芳境果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許倫肇。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7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