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農家
封面故事
梅子盛產了!來梅園釀一瓶最著時的果實酒

4月底南投水里的梅園裡,山腳的梅樹上不見青綠色的果實,梅子幾乎被採光了,空氣中卻違和地飄盪著淡淡蜜桃芬芳,「這個就是最好的,它比水蜜桃還香。」戴春花指著滿地的黃梅,解開香氣的謎底。2019年的梅子季進入尾聲,她和先生、兒子的農忙生活即將告一段落,終於得空醃梅子、釀梅酒,封存這一季的梅香。

新聞
生產、代理、研發三路並進,「陽昇園藝」依專業度取勝,持續追求永續經營

「只要夠專業,客戶摸黑都會找來!」陽昇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勝安甚少接受媒體採訪,公司甚至沒有官方網站。從事花卉種苗業超過30年的他,認為經營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市場,靠的是專業度,而花卉種苗事業的永續經營,他採取生產、代理與研發3路並進策略。

新聞
【植物醫師】植醫團隊加持有機紅玉 名間茶業重返榮耀之路

在臺灣說到茶,就不能不提南投縣名間鄉,這裡素來是臺灣茶業重鎮,俗話說,有名間鄉的人才有茶區,茶的學問可大著,從栽種、採收、發酵、揉捻、烘焙一路到買茶、泡茶、飲茶,想要成為茶的達人,恐怕花上三輩子也學不完。

新聞
【優客里鄰】畢桑拉范溫室農業:羅娜部落裡的綠色好菜園

下班後想下廚,便選家超市,拎些新鮮蔬果返家,快速料理後端出一桌好料;趕不及早市的人們也沒關係,街上的超市正開著,裡頭食材選擇豐富,能一次購足──因應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全聯、楓康等密布全臺的零售通路早成為人們採買的重點補給站。

新聞
農藥減半省力又省事,水稻品種「台農81號」、「台農82號」耐抗病蟲,輕鬆降低防治成本

為落實農藥十年減半政策,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與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特別於本(11)月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水稻田區,舉辦「水稻有害生物綜合管理農藥減量農村再生示範觀摩會」,來展示嘉義分所育成的「台農81號」及「台農82號」水稻品種,搭配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等栽培技術,達到減少農藥施用量的目的。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走過日治的百年歲月 「蓮華池研究中心」盼成中部低海拔植物方舟

持續鑽研森林資源的「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至今已成立超過百年,現今保有中臺灣低海拔山區最完整的林相,區內原生植物約有600多種,其中更有36種珍稀物種,並於2015年通過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TM)驗證。面對下一個百年,蓮華池研究中心也盼能再為植物資源保種而努力,成為中部低海拔地區的植物方舟。

placeholder-light
封面故事
生生不息的不塑民具

離截止日只剩12 天,「元泰竹藝社」的「元氣竹吸管」募資專案在超過千人的資助下達標了。他們將種下箭竹苗,兩到三年後蓊鬱成林,成為吸管的材料。近50 間餐廳和咖啡店陸續與他們接洽,更多竹製產品將上架,成為塑膠製品的替代選項。

新聞
【老照片說故事】人定勝天?命運多舛的神木村隆華國小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台21線旁的隆華國小(舊址坐標:23°34’27.70″北,120°52’35.87″東),可能是近年來一再重建,卻又一再受災,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吧!

新聞
全家出遊首選!到埔里、大湖休閒農業區來趟綠色旅遊

臺灣有 82個休閒農業區,區內的農場除了農務工作,更會利用現有資源設計許多遊程,推廣更優質完善、創新多元的農遊體驗。

南投縣信義鄉同富村臺大實驗林和社營林區後方坑谷發生土石流,土石往下游直衝而下,一排民房的一樓首當其衝,背牆與門窗,幾乎都被土石貫入。
新聞
【老照片說故事】「土石流」一詞何時開始廣為人知?1996年重創新中橫的賀伯颱風

1996年7月31日至8月1日賀伯颱風來襲,規模達到7級暴風,半徑高達350公里,暴風範圍籠罩全臺,當颱風穿越臺灣中部時,由於行進速度緩慢,長時間帶來大量豪雨,造成各地嚴重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