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光電
台泥子公司「台泥嘉謙綠能」位於嘉義縣義竹鄉的漁電共生場域,因其中一養殖戶遭嘉義縣政府判定無養殖事實,已於去年12月9日廢止義竹一期漁光案F區農業用地容許作農業設施使用許可。台泥昨(13)日發布重訊表示,為維護另外3位養殖戶的權益,已於今年1月9日依法向農業部提出行政救濟程序,並向仲裁協會提起2,000萬元損害賠償請求。
養殖魚塭營造出濕地環境,提供候鳥主要食物來源及棲息地,發揮良好生態功能,但經營漁電共生,可能對這樣的濕地環境產生衝擊。為了掌握光電案場分布資訊及變化,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運用開放的衛星影像,開發出一套低訓練成本、短期訓練時間的遙測影像判釋技術,可有效掌握光電板分布,準確率逾9成。
環境部今(28)日預告「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國家公園、特定農業區的農業用地、公有造林地等環境敏感區位須實施環評,山坡地設置光電裝置容量2萬千瓦以上,或面積15公頃以上者也應實施環評。
公民團體今(21)日舉辦「農業綠能總體檢」論壇。前農業部長、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受邀與談,他以過去推動農業綠能的經驗檢討,呼籲持續管制農地變更發展光電,倡議修正執行程序,大力推動屋頂型光電,委託第三方單位協助漁電共生、綠能發展區的土地整合。
農業部長陳駿季從自身服務農業部門經驗著眼,希望率先改善農業政策決策所仰賴的調查資訊不夠及時的問題,今年底將推出即時數位調查資訊系統,供外界、農民參考,做生產規劃;最快於明年試辦發行農民數位卡,讓農民申報現金救助及各式獎勵更有效率;並要推動集團產區,提高農產品計畫性生產比例,以降低產銷失衡風險。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輔導桃園新屋「三合院香草園」、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理事長陳錦超栽培,近兩年均榮獲比利時國際風味評鑑所(iTQi)最高榮譽三星風味絕佳獎章,品質獲世界肯定;桃園場分析,國產香草莢香氣來源的香草醛(vanillin)含量比進口香草莢高出50%,更具香草的正統甜香。
內政部修訂「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1,推動在農業生產環境不佳的農牧用地設置「綠能發展區」,引導國內太陽光電設置適宜區位。農委會今(6)日表示,綠能發展區篩選國內低地力或非養殖漁業生產區且多年停養的用地設置,限縮光電影響範圍,不影響較佳的農業生產環境。
光電板下的漁業養殖不論國、內外,成果尚未有長期科學證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提出十大物種在「日照40%遮蔽率下不會影響養殖產量」的初期驗證,採模擬遮蔽試驗,太陽能光電板下的養殖尚在試行中。另外,搭建光電板的室內養殖示範場域,準備後年在臺東、彰化及澎湖落成啟用。在光電板下的試驗報告還沒有正式出爐前,不少漁民已經按政策推動轉型,發現傳統養殖技術已不適用,但也沒有實際光電養殖成績與相關技術配套,讓漁民直言:我不知道怎麼養魚了!
近來高雄美濃等特定農業區農地被光電業者看中,提出室內養殖池漁電共生案場,引發外界關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6)日再度強調,農委會限定特定農業既有漁塭才能作漁電,106年6月28日後特農區不會有合法養殖池及漁業共生,以及對於任何養殖漁民和地主有意見不同,漁業署會開單一窗口協助解決問題。
政府推動淨零碳排發展綠能光電,但近來有光電業者有意在高雄美濃特定農業區優良農地,申請設置室內養殖的漁電共生,引起地方人士擔心優良農地變室內養殖場。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特定農業區只准「既有」魚塭做漁電共生,不管室內或室外新設水產養殖生產設施,統統不准漁電共生,農委會近期將修改法規給予明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