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綠主張】剩食的社區實踐:香港職工盟的「食德好」食物回收計畫

距離臺灣飛機航程一個多小時的香港,是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國際都會。若問起國人對於香港的印象,除了港星港劇之外,可能就是高樓、商城和海港等意象。然而,你能想像嗎,香港的綠地覆蓋率竟有七成!

新聞
【綠主張】水果,發生什麼事?

一般來說外觀呈現淺綠色、泛白就是成熟好吃的芭樂。

芭樂夏季(六至九月)從開花到結果約需五十五天,冬季(十月白露過後)生長季為七十二天,生長時間長度相差約兩週。

新聞
【綠主張】西瓜李:翻山越嶺與你相見

西瓜李,到底是西瓜還是李?是像西瓜的李子,這麼大?或者是像李子的西瓜,這麼小?其實,都不是。西瓜李是因為李子的顏色像西瓜,色澤紅潤飽滿,吃起來水分多且香甜,果皮口感較一般李子不酸,整顆都很甜。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綠主張】合作共老工作坊紀實

本次論壇推手之一的社員邱彥玲事前以信件往返詢問帶領的方式、器材與空間的需求,並與社代張月瑩連袂北上與老師詳談。由於受限其他分社夥伴無法配合兩天都出席,因此進行兩天課程全程錄影,請未出席論壇的成員事先觀看,盡可能消弭資訊的落差。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綠主張】黑金文蛤為什麼虛弱了?

拜訪養殖生產者黃芬香時,正值梅雨鋒面挾帶西南氣流,為北部帶來驚人雨量。中午用餐時,與她一同看著北部傳來的災情新聞,對於颱風季節未到就造成這麼嚴重的淹水情況,面對這樣異常的氣候變遷深感無可奈何。她很擔心鋒面南移後,帶來的雨勢將影響再過一個月就可以採收的黑金文蛤。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綠主張】喜願十年:對臺灣雜糧未來再奮進

二○○七年喜願麵包在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支持下,開啟一場由生活消費者出發的臺灣小麥復興運動,並透過論述與行動實踐,直接促使政府活化休耕政策,鼓勵農民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提高契作轉作補助。雖然,這兩年秋作雜糧受氣候變遷影響總體收穫量,但民眾對本土農糧意識已漸甦醒,市場對本土雜糧的加工需求也有越趨活絡。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綠主張】元榆畜牧場:創造吸引年輕人的農業

初次拜訪位於高雄市彌陀區的元榆畜牧場,前來迎接的陳立言是第二代管理者。他熱情地泡茶招待,父母則在一旁聆聽我們的對話。當談及配合細節時,養了三十年土雞的父母,眼看兒子對合作社的要求和規範,一副全力配合的態度,終於按捺不住擔心的情緒。

新聞
【綠主張】粽貫南北真情意,不戰南北各有所好

粽子,那蒸煮好時熱騰騰的竹葉香氣,混和著糯米、花生、滷肉等滋味,是端午節的美好記憶。

新聞
【話有機】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購買推動友善農業

農委會於106年5月5日,公布了「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及「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當中友善耕作團體,將可對符合所推廣農法操作的農友,進行稽核,並開立證明提報給農委會

新聞
【綠主張】從西方的明日農場,探見台灣的未來農村

回到宜蘭員山深溝村以農為生,一轉眼即將邁入第十四個年頭,當初誤打誤撞創立的穀東俱樂部,也因緣際會被視為華人圈第一個社群支持農業(CSA)的範例。雖說歸農之初,並未有意識地企圖創立CSA農場,盱衡諸般主客觀條件之後,卻自然而然走上了這條由許多先行者前仆後繼、胼手胝足開闢出來的美麗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