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有機】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購買推動友善農業

內容提供/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採訪整理/ 何嘉浩

農委會於106年5月5日,公布了「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及「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當中友善耕作團體,將可對符合所推廣農法操作的農友,進行稽核,並開立證明提報給農委會,將可得到”生態獎勵給付”及”收益減損補貼”,以鼓勵農友採取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

但要點當中也提到,友善團體必須要有推廣農法對應的耕作基準及稽核管理規範,但一般友善耕作團體都是以推廣農業操作方法為主,要如何進行稽核管理呢?而且有機農業跟友善農業到底有何不同?雖然這問題在農業界始終爭論不休,但或許我們可以先放下定義這件事,從長期推動環保、食安的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身上,認識他們如何思考有機、友善農業,以及如何進行自主管理來參考。

合作社對農友、社員責任的落實—自主管理辦法

在1993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消費者品質委員會」的一群媽媽們,由於關心食安、環境等問題,希望能夠找到與支持安全、安心的食物,集合了100多戶家庭,從米和葡萄的「共同購買」開始,直接向農友訂購農產品,這就是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開端。時至今日,已經有52個站所、超過7萬名社員,願意透過消費的力量支持友善農業、保護環境的各種產品。

在與農友合作部分,合作社訂定了「自主管理辦法」及相關規範,與現行的有機驗證、產銷履歷、吉園圃等等作了區隔,為何會有不一樣的做法?這跟政府在2007年訂定「有機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有關。當時訂定專法對有機農業作了定義,未經過驗證不得稱呼有機農產品,但那時候主婦聯盟合作的農友規模較小,難以負擔驗證費用,因此不以有機驗證來標示農產品,而是以自主管理辦法的分級來管理農友。

主婦聯盟合作社產品開發部經理林信璋說明:一直以來合作社對產品標準的認定一向比國家標準更為務實且嚴謹。在有機農業的路上,主婦聯盟前輩們從堆肥教作開始,陪伴農友一步步走來,如何在產量與生計上取得平衡,鼓勵農友轉作友善耕作,讓土地及環境得以永續發展。「自主管理辦法」以務實且嚴謹的精神,在農藥、肥料資材使用上,從作物種類、農友實務操作等方向,來思考允用哪些資材,並且依不同栽培方式、不同作物類別,分以不同級別進行管理,這也是與有機農業法規不一樣的地方。

林經理補充,這其實有些像目前PGS的概念,最終的目的可能都是相同的(例如往廣義的有機方向邁進),而各團體依照各自能著力的途徑,共同實踐大方向中的每一個面向。

農友的蔬果進到物流倉儲後,由工作人員進行分裝、貼標等作業。

管理規範應考慮農民實際生產遇到的風險及需求

有哪些與官方不一樣的想法?主責自主管理辦法的產品開發部品保課專員鐘元鴻說明,例如農民在生產的時候,如果遇到一些有機農業資材難以立即處理的病蟲害或營養需求,該怎麼辦?甚至是之前蘇力菌發生農藥污染疑慮,官方有無第一時間處理避免造成恐慌,以及協助農民知道有哪些資材可買?這些關係到農友實際需求的問題,有機立法時是否應該優先評估及重視?也因此,主婦聯盟會用更彈性的思考訂定管理辦法。

因此,鐘專員建議,是否官方能夠先讓有機農業有更多資材可選擇?或是參考國外有機可使用來評估?甚至在韓國,直接透過補助,讓有機農業資材比化學性資材還便宜,就很明確的鼓勵農友去做有機農業。但台灣目前仍是化學性資材比較便宜。

鐘專員強調,有機農業還有飄散污染的問題,發生了要如何處理?如果真的是鄰田農藥飄散導致農民遭受停權,除了經濟上的打擊,還得面對復權後,如何重拾消費者信任的問題。在這些處理方案還不妥適的狀況下推動有機驗證,樹立狹隘的高標準,會不會造成生產者、消費者對農業實際環境的錯誤理解?

自主管理辦法分級的方式

「自主管理辦法」這名稱的由來,主要是取合作社本身要做好管理的含意,由於合作的農場包含了未用藥及減農藥栽培的農友,合作社藉此辦法嚴謹管理,雖然與官方想法不同,但合作社會依此自主管理辦法嚴謹進行把關。

目前主婦聯盟的自主管理辦法,分成五級。詳如下表:

資料來源: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官網。

林經理說明,用這種分級方式,比較符合農友種植面及社員生活供應的需求,並能真實傳遞農業生產的實際狀況。過程中需要透過不斷與社員溝通、教育,讓大家能夠理解,減少因未知造成的恐懼,不因單一名詞就盲目信任,這也是合作社當初會評估不同作物生產的難易度及各種農業操作方法的不同,以不同等級來區分的初衷。

林經理補充,每個社員生活的選擇及願意承擔的風險也不同,而透明的分級制度可提供社員自主評估及選擇。

「透明」與「誠信」是合作社核心理念

但林經理強調,在這當中,無論是農友對應合作社,或是合作社對應社員,都是秉持「透明」與「誠信」的核心理念,將明確的事件資訊及分級制度揭露給社員。合作社會透過社內刊物《綠主張》月刊或是教育活動來進行宣導,並且即時將訊息刊登於《生活者週報》、合作社網站及LINE生活圈,讓社員能夠及時了解產品現況。這些合作社持續落實的方向,某個程度也與PGS精神非常相似。

自主管理辦法的執行內容,包含了農地、土壤及灌溉水、使用資材、管理方式、分級、審查、罰則等等,社內有專職人員進行農友訪談、查核等動作,水土重金屬檢驗費用,合作社也協助負擔一半,未來希望輔導農友多多利用政府資源,取得相關報告。雖然社內的分級是很大的行政負擔,(記者補充,等於是要把採購、行銷、驗證、推廣等在一個組織內進行)但希望能夠讓社員清楚理解產品的意義。

每年定期透過農友大會彼此交流與學習。

消費者與農民—獨特的第二方驗證系統

合作社屬於社員組織,目前僅開放社員利用產品,社內的規範及管理程序也會反覆的透過日常聯繫,或是年度的農友大會與農友們一再宣導。但是規範及程序,並不是僵化一成不變,我們會評估生產環境狀況,與時俱進。目前自主管理辦法,也考慮把友善農耕的部分制定的更明確。

管理上的彈性有哪些?例如合作社在農友遇到供貨因天候問題,導致品質或產量較差,或是允收標準下供應有困難的狀況下,合作社能夠與農友、社員溝通說明,尋找妥善處理的彈性。由於合作社社員人數已超過7萬人,必然有許多標準需逐步明文規範,但在透明、誠信的理念下,用同理心與農民合作,是不變的方向。

因此,合作社的產品開發部工作人員會勤跑產地,例如對於彼此還不夠了解的新進農友,會常常溝通以及確認對於相關規範的了解,合作社也會舉辦認識生產者的活動,甚至是產地拜訪,建立起彼此互信及合作默契的基礎。

透過生產者之旅活動的辦理,將社員直接帶到產地去,與農友直接面對面,也了解生產環境及相關知識。

期許官方訂定更接近農友的有機農業規範

至於合作社本身,會不會參與官方版的友善農業,還是必須要看修法納入之後的改變狀況而定,如果與合作社本身理念及作法差異過大,社內仍須堅守一貫的原則與理念。而有機農業部分,林經理認同法規上必須要規範明確,但需更貼近現實農業狀況,且可以有意義的被落實執行,期待「有機」二字能夠被用更寬廣的角度定義,並且以「務實且嚴謹」的來實踐與看待。林經理強調,合作社是一個消費者組織,期許能夠凝聚社員對於土地的共同願景及生活日常的共同需求,落實綠色消費與進行廣義的環境保護運動。

本平台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