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森林中有許多野生的釀酒酵母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最高。(圖片來源/研之有物;美術設計/蔡宛潔)
新聞
多樣性是世界最高!臺灣森林無所不在的野生釀酒酵母菌

釀酒酵母除了人類常用菌株(strain)是來自原有已知的幾個馴化譜系(domesticated lineage)之外,其實還有非常多野生譜系不為人知。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蔡怡陞副研究員,他與研究團隊尋覓臺灣野生的釀酒酵母,意外發現臺灣島的面積雖然相比之下較小,野生釀酒酵母的遺傳多樣性卻是世界最高!

(圖片來源/農糧署提供)
新聞
港口看歷史!尋找消失的麻豆社,文旦果園隱藏部落風景

臺灣四面環海,整座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與海洋息息相關,而港口正是海洋與陸地間的樞紐,許多故事都由此而起。臺南麻豆曾緊鄰倒風內海,擁有一座貿易興盛的內海河港「麻豆港」,也是西拉雅族最強部落「麻豆社」的居住地。

Photo by Sandy Ravaloniaina on Unsplash
新聞
打造超完美稻米,餵飽全世界!中研院院士余淑美與國際 C4 水稻計畫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院士,從小對農村和農作物就有濃厚的感情。踏上研究之路後,她以水稻為一生懸命的研究主題,在水稻的基因研究成就斐然,獲邀參與蓋茲基金會資助的「國際 C4 水稻計畫」長達十年之久,致力於打造抗逆境、高產量的超完美水稻品種,也讓臺灣的水稻基因研究在國際占有一席之地。

新聞
十年後中研院再發布「農業政策建議書2.0」 催生農業基本法、正視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抗氣候逆境

中央研究院今(16)日發布「農業政策建議書2.0」,繼十年前第一版問世後,根據農業發展長期結構性困境,重新思考根本性問題,提出8大政策擘劃方向。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葉國楨表示,中研院希望催生訂定《農業基本法》,讓農業工作可以成為職涯發展,以及極端氣候加劇下,建議正視基因編輯新技術來快速育種。

新聞
戰後最大農村調查成果出爐!走訪百村里建構農漁「人類生態志」從田野為農村找出路

我國戰後最大規模農村調查計畫成果出爐,為期5年、由中央研究院與農委會合作「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計畫成果今(19)日公布,展現臺灣農村完整風貌。其中雲林麥寮海豐村,從早年種植蘆筍賺外匯,進而改革養豬、養殖產業,仍不敵人口外移,引進石化工業,短短不到半世紀時間,微縮了臺灣由農轉工社會轉型的樣貌。

新聞
【漁業人物誌】終身致力海洋教育的貢獻者──鄭森雄

堅信「與海爭地,人定勝天」的信念,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前校長鄭森雄多年來不遺餘力推動海洋教育。
很難想像,在臺灣,曾有一所大學在創立之初,校地只有300多坪,建校37年後卻發展到41公頃,是原來的400倍,而其中三分之一的校地完全靠著學校一點一滴填海而成。

新聞
為下一代留下農村備忘錄,農委會與中研院合作調查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變遷

歷史的農村、記憶的農村、現在的農村到底有什麼差異?整體社會變遷如何改變臺灣農村社會文化,影響農村現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今年合作展開5年期的「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期望了解臺灣農村社會文化狀況,也能為農村留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