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球。
鄉間小路
【飲食身世錄】牛奶球配糜

日前在臺北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餐宴活動,名為「起司復刻宴」,尚未入座,便看到桌上一盤羅列不同品項的起司,這盤起司不只形狀,顏色、質地、風味也各異其趣。

這場活動的主辦人,是臺灣第一家義式手工乳酪坊「慢慢弄」的負責人陳淑惠(Isabella Chen),她邀請鑽研中國古代菜譜的美國歷史學者董慕達(Miranda Brown),分享古籍裡出現乳製品的菜色,並由臺中「Restaurant le Plein滿堂」餐廳主廚林凱維復刻重現。

驥園川菜餐廳有名的雞湯,標榜用老母雞與火腿熬成奶白色湯。
鄉間小路
【飲食身世錄】還要稱「金華」火腿嗎?

在江浙餐館裡,一翻開菜單,便能見到菜色裡有「火腿」的蹤跡,像是蜜汁火腿、醃篤鮮、火腿蠶豆……用到陳年火腿的比例特別高,幾乎成為江浙菜的重要識別之一,只是不同菜色需求的火腿熟成程度不同,有的用「家鄉肉」(新腿)、有的則用陳年火腿。
有句話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不同菜系會用不同湯頭烹製菜色,江浙菜則會用金華火腿、老母雞熬煮成奶白色的金華火腿雞湯。

全臺灣一年就喝掉約新臺幣五百三十八億元的手搖飲,可稱為國飲。
鄉間小路
【飲食身世錄】有想過冰塊的心情嗎?

全國一年就喝掉約新臺幣五百三十八億元的手搖飲,高雄跟臺南包辦了其中的一百六十億元,儼然是臺灣的國飲,其規模與商機不容忽視。

一家手搖飲店平均有四十種以上的品項,這些品項多由茶、奶、珍珠等幾樣基本元素,經過各種排列組合而成,更要求新求變,以滿足無止盡的新鮮感。隨時代進步,有店家開始講究茶葉,標榜產區、茶葉品質、萃取方式;或從配料下手,椰果、粉條、布丁等,越摻越花俏。

臺灣粥文化正在消逝當中。
鄉間小路
【飲食身世錄】白粥文化安在?

一次,在大學裡講關於白粥的飲食文化,學生們一臉茫然,彷彿我講的是天方夜譚,只有隨堂老師很有共鳴地說:「有有有,我們家就是這樣吃。」

我忍不住問了其中一位學生:「你上次吃到白粥是什麼時候?」他回答:「三年半前,在阿嬤家。」我又問:「你吃到什麼配粥菜?」他回答:「罐頭蔭瓜、肉鬆跟皮蛋。」我再問:「你今天早餐吃什麼?」他回答:「雞米花、蛋餅跟奶茶。」

這幾個回答透露著許多資訊,現代人飲食西化,白粥已非一般人日常。

世貿名人坊的廣式片皮鴨。
鄉間小路
【飲食身世錄】你吃的是什麼烤鴨?

朋友說要年終聚餐,請我推薦好吃的烤鴨名店給他,我問:「要吃北京烤鴨還是廣式烤鴨?」他說:「有差嗎?」有喔,很不同,在臺灣同時能吃到北京燜爐烤鴨跟廣式片皮鴨。

香港傳統粵菜吃「燒鴨」。把烤好的鴨斬件,一隻鴨斬成五、六份,燒鴨是烤鴨,但不是北京烤鴨,北京烤鴨有專有的作法、烤法、片法跟吃法。

Bon.nu餐廳創辦人来栖けい(Kurusu Kei)的蟹湯,只用處女蟳(連肉帶殼)、水、鹽,等賓客上桌才烹製,蟹黃透過高速攪拌帶出滑順的口感。
鄉間小路
【飲食身世錄】減料也能加價

某天與友人相約在一家精緻的高級餐廳用餐,看得出店家花很多心思在食材上,主廚資歷也厲害,不過同桌的朋友吃完後說了一句話:「我們順路去吃根豬血糕再回家吧。」深得我心。有時花了很多錢,卻只吃了一場寂寞。

那是一家普通的豬血糕攤,就是跟中央工廠批貨,加熱後沾滿花生粉跟香菜,過手販售那種,沒什麼技術難度,平時我不屑一顧,不過在那刻,豬血糕缺點所帶出的真實感,讓我得以重新落入人間。

打盤吃飯可以當作調色盤概念,增添配飯樂趣。
鄉間小路
【飲食身世錄】打盤吃飯的樂趣

臺灣有越來越多東南亞菜系餐廳。某次我與朋友去了臺北一家標榜馬來西亞華人菜的餐廳用餐,當飯端上來時,我總覺得哪裡不對,想了一下之後恍然大悟,於是請服務生重新安排後再上桌,這下果然對了!才跟朋友一起開動。

這個差別是什麼呢?那就是飯的呈現方式。臺灣的飲食方式是用碗裝飯,一手端碗,另一手執筷,挾菜擱到白飯上,混著飯一起入口。

七種芋頭
飲食
【隱味食肆】蘭嶼芋頭初體驗

我很喜歡吃芋頭,但直到參與一場芋頭品嘗會後,才知道原來我以前吃芋頭都是風花雪月。那是第一次有機會一口氣品嘗七款不同品系的蘭嶼芋頭,不是被包裝成芋頭冰、芋頭湯、芋粿巧的芋頭大餐那種,是一場原汁原味的直球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