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酪農業
臺灣國產鮮乳選擇多元,既有義美、統一、光泉、味全等大廠,也有各具特色的小農品牌,無論技術、行銷皆有一定成熟度。根據《農業統計年報》,2022年臺灣鮮乳自給率超過九成(90.6%),但隨著「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臺紐貿易協定)將在明(2025)年全面開放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進口,臺灣酪農產業如何因應成為焦點。本文將以鮮乳為主,解析臺灣酪農業產銷情況,並提供產業未來發展建議。
「我一開始也很迷茫,但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後,真的可以好好思考是不是未來要走這條路。」農校教育如何讓學生對農業萌生興趣,進而思考持續投入的可能?畢業於虎尾農工畜產保健科的賴政彥,在高中生涯接觸畜牧實務,由此點燃投入相關產業的火種,並經過一連串嘗試確認自己熱情所在。目前在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工作8年多的他,已將畜牧業當成志業,活用工作所學也自我精進,朝「擁有自己牧場」的夢想邁進。
農業是一門需要學習交流的志業,為了增加農業生力軍,新農民的養成從高中階段開始,選擇高中職業學校農業科系就讀的學生可以參與從農職涯探索,透過學校與農業部的媒合安排,進入過去不輕易對外人開放的農業現場。大專除了農業科系,農業部安排農校農業公費專班設置,讓有志從農的年輕人、二代農,有貼近產業學習交流的機會,及早從農。百大青農除了挖掘優秀青年農人,更讓人一窺當代農業多樣面貌。新農民的養成,向下扎根,讓農業未來充滿希望。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輔導民間業者,於臺南柳營八翁酪農區推出全臺第一個「酪農區循環農業場域模式」,示範以農副產物製作青貯料飼糧,利用在地畜牧生成的沼液施灌牧草地,以及研發製作有機蚓糞肥等環境友善之循環利用。
乳房炎(mastitis)是最普遍也最耗成本的乳牛疾病,是臺灣乳牛遭淘汰的三大疾病因素之首,嚴重影響到臺灣乳牛的使用年限和酪農的生計,包括:一、乳牛感染乳房炎時,每天的產乳量會減少,生產的牛奶品質亦會降低;二、感染乳房炎的牛隻需進行藥物治療,期間每天所生產出來的牛乳有藥物殘留必須捨棄,直到牛隻痊癒及牛乳通過無藥物殘留檢驗後才能恢復出售;三、治療牛隻的藥品費、獸醫治療費及額外照護牛隻的勞力支出等;四、牛隻病情嚴重時會引發全身性感染,甚至造成死亡。此外,感染乳房炎的牛隻除了自身會發病外,亦具有高度傳染性,成為牛群內不定時的傳染源。
吳進隆說,乳牛發生乳房炎等疾病的機率,會取決於牧場的經營管理方式,因此維護牧場的乾淨十分重要,一旦發現有乳牛生病,所產出的生乳就必須要廢棄,酪農常常為了保險起見,會把病牛在投藥後7至10日內所產的生乳廢棄處理,曾有酪農在乳牛生病投藥期間,誤將病牛榨出來的12公斤生乳混入其他健康乳牛所產的生乳中,讓集乳車裡面12噸的生乳都未通過藥物檢測,整車的生乳都必須淘汰,後來經過分析各個牧場所保留的生乳樣本,往上追查才發現是一名新進人員操作失誤導致。
農委會今天下午舉辦「農業缺工改善成果發表記者會」,主動拋出消息,已向勞動部申請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輔導處長范美玲表示,原先提出的酪農業外籍移工需求約680人,評估後調整成470人,加上農委會農業人力畜牧團約50人,規劃以400人為額度試辦,向勞動部提出申請。
從餐桌到衣著,人類的生活與經濟動物緊密相繫,卻只有不到一成的獸醫師為牠們的健康把關。從事大動物獸醫七年,一個人照看三十多個牧場、六千頭乳牛的龔建嘉,每日天未亮就出門,星星升起時返家,腳踩動物排泄物,身上沾著草屑,在偌大牧場中為乳牛健檢、看診。他認為,每頭牛都應享有完善醫療、舒適生活環境的權益,這個任務,就由大動物獸醫來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