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農業開放外籍移工,最快1月初拍板

文/林慧貞 首圖攝影/謝佩穎

酪農業工時長、工作負擔大、加上環境較髒亂,缺工問題嚴重。農委會這兩年補助酪農聘僱工資,但每月薪資4萬元還是找不到人,已向勞動部申請開放外籍移工,名額設定400人,限定在養乳牛80頭以上,排除農企業。若勞動部1月初審議通過,將成為漁業之後,臺灣第二個開放外籍移工的農業類別。

預計開放400人,排除農企業

農委會今天下午舉辦「農業缺工改善成果發表記者會」,主動拋出消息,已向勞動部申請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輔導處長范美玲表示,原先提出的酪農業外籍移工需求約680人,評估後調整成470人,加上農委會農業人力畜牧團約50人,規劃以400人為額度試辦,向勞動部提出申請。

農委會規劃,申請外籍移工的畜牧場,乳牛頭數須達80頭,一個畜牧場限制只能申請一人;排除農企業,只要有成立公司的乳牛場,皆不能申請外籍移工。

為何優先開放酪農業申請外籍移工?農委會代理主委陳吉仲表示,酪農是「3D產業」(Dangerous、Dirty、Difficult,危險、髒亂、困難),一般國人不太願意從事;另外,乳牛場一年365天都有工作,是單一雇主,不必擔心淡季時移工沒工作。

農委會試算,若開放外籍移工,薪資須符合臺灣勞基法基本起薪2萬3100元,且要負擔食宿、就業安定費,預計人力成本約3萬元。

范美玲表示,若1月份勞動部審查通過,即可開放申請,移工來源國則還需要跟勞動部討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酪農業是3D產業,國人從事意願較低,因此開放外籍移工(攝影/林慧貞)

酪農業申請移工,2016年勞動部曾打回票

其實早在2016年,農委會就曾向勞動部申請酪農業開放外籍移工,但同年10月27日,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開會決議,保留擱置申請案,希望農委會優先運用國內人力,加強媒合國內勞動力。

這兩年農委會補助酪農業薪資每月8千8百元,預計每月薪資可達4萬元,但願意投入的人仍不多,因此范美玲認為,此次重提申請,勞動部核准通過的機率大。

乳牛場擠乳工必須在清晨5點替乳牛榨乳,下午3、4點再擠一次,雇主通常不願意請兩人輪班,若開放外籍移工是否有工時過長問題?農委會強調,聘僱外籍移工必須符合勞基法,一天工作8小時,超過就必須給加班費;若雇主要求移工早晚都要負責擠乳,中間就要讓他們休息,不能算工時。

鎖定新南向國家,推農場實習、打工度假,

除了酪農業開放申請外籍移工,農委會也將目標望向東南亞國家的青年勞動力,辦理「臺印尼青農菁英技術實習訓練計畫」,遴選印尼青年來臺灣農場實習,最短12個月,最長24個月,預計今年試辦300人,第一批次7月報到。

范美玲表示,這些印尼青年在本國必須有農業經驗,來臺後運用農村人力派遣中心體系,由農民團體、NGO團體或專業單位協助訓練、食宿、安排工作,例如先到各試驗改良場實習,培養技能,再媒合到各農場實習。農場必須提出「年度技能實習計畫書」,協助住宿並給予生活津貼。

農委會也針對新南向國家: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等推出農場打工度假計畫,預計每年每國200人為限,簽證停留期限180天,可延長一次,最多一年,

范美玲表示,已經準備好所有申請文件,等待外交部和外館洽談結果,依各縣市農業缺工比例,核發推薦文件數量。

陳吉仲:不會讓外籍移工和臺灣人搶工作

農委會大舉引進國外勞動力,陳吉仲強調,這不代表要大幅度開放農業外勞,排擠現在推的政策,「(開放移工)不能違反補充性原則,不能跟國內勞工、新住民搶工作。」

他表示,農糧署已經盤點好所有作物、畜牧產業的缺工和機械化需求,連很難機械化的茶葉都有機械了,未來會朝自動化、機械化,解決缺工問題。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范美玲指出,農委會已成立人力活化團,107年度共成立91團,招募1935位人力,累計上工27萬以上人日,服務超過4千家農場;107年成立機械代耕團,今年重點針對葉菜類、結球蔬菜、胡麻、洋蔥、鳳梨,媒合機械代耕。並且和臺中市、嘉義市、高雄市、屏東縣等縣市政府合作,強化農業人力平台調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