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酪農更在乎動物生活的心意

龔建嘉

牛的直腸與子宮平行,龔建嘉將超音波探頭伸入乳牛直腸,檢查繁殖狀態。

文/曹馥年 攝影/林韋言

從餐桌到衣著,人類的生活與經濟動物緊密相繫,卻只有不到一成的獸醫師為牠們的健康把關。從事大動物獸醫七年,一個人照看三十多個牧場、六千頭乳牛的龔建嘉,每日天未亮就出門,星星升起時返家,腳踩動物排泄物,身上沾著草屑,在偌大牧場中為乳牛健檢、看診。他認為,每頭牛都應享有完善醫療、舒適生活環境的權益,這個任務,就由大動物獸醫來把關。

剛接近臺南市下營區文雅牧場入口,一頭乳牛小跑步迎面衝來,文雅牧場場長吳訂河與大動物獸醫師龔建嘉連聲吆喝,將牛趕進旁邊的牛棚。「牠剛生完,正要移到恢復區,一緊張,就跑起來了。」吳訂河一面說,一面快步走進牛棚,拿出登載乳牛分娩日期的記錄本。龔建嘉戴上長臂手套,翻過牛棚欄柵,手握超音波儀器,在吳訂河「產後47天」的報數聲中,他將左手臂俐落穿過乳牛肛門,埋進直腸觸診,同時監測右手腕上的超音波螢幕,「這隻的子宮有沾黏!」

半個身子沾滿牛糞的龔建嘉,爽朗笑稱這隻手是他的「黃金左手」,「幾秒超音波,就可以掌握子宮與卵巢狀況、膀胱是否腫大,腎臟也能檢查到。」

牧場場主報出乳牛產後天數,再由龔建嘉進行健檢。

為大動物治病的使命

相對犬貓等小動物獸醫,大動物獸醫主要診治牛、羊、馬、鹿,尤其以牛為大宗。為牛健檢是大動物獸醫的日常,龔建嘉這天清晨6點半從雲林住處出發,奔波六個牧場,一天檢查三百頭牛,下午4點才吃第一餐。做完健檢,一頭剛出生的小牛不願進食,他掛上聽診器,診療結束已經天黑。

黃金左手有職業傷害嗎?「起初隔一段時間就要去拔罐、針灸,習慣後就比較少。但遇到易緊張、脾氣差的牛,屁股搖來搖去,還是有受傷風險。」

33歲的龔建嘉,國中開始喜歡生物課,大學就讀中興大學獸醫系。「大家聽到獸醫,第一個反應是『犬貓經濟很夯』。但從小動物、水產、野生、經濟到實驗動物等,都是獸醫的工作範疇。」

他想了解獸醫在不同產業的發揮空間,求學期間接觸過野生、實驗、經濟動物,大學畢業後,還曾到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為紅毛猩猩、馬來熊麻醉健檢。

經濟動物中,雞、鴨等禽類因單位價值低,患病時多採解剖查明病因,預防集體感染;一頭牛價值大約十萬元,獸醫較有「治病」機會。「對我來說,牛比較有醫療的感覺,我喜歡大自然,和牛相處起來很自在,大四就決定要當大動物獸醫。」

從超音波螢幕可看到牛的子宮與卵巢的變化。

與屎尿相伴、被動物踢飛的日常

龔建嘉表示,每年約三、四百位獸醫系畢業生,逾半從事犬貓獸醫。頂著烈日風雨,與屎尿蒼蠅相伴的大動物獸醫,年齡斷層嚴重,每年有一位新血投入就很不錯。但少人走的路,開疆拓土的空間也大,單人出診居多,一人掌控全場的工作型態,技術門檻高,卻很吸引他。

臺灣的獸醫系偏重小動物教學,雖有大動物課程與實習機會,想掌握箇中竅門,仍需積極跟著老師到牧場學功夫。就讀臺大獸醫研究所時,龔建嘉求教資深大動物獸醫蕭火城。蕭火城帶過無數滿腔熱血,最後不了了之的實習生,起初沒有意願;龔建嘉鍥而不捨打電話、寫信,他才終於點頭。實習兩年,原抱觀望態度的蕭火城,看見龔建嘉的學習企圖,不僅傾囊相授,還拜託酪農朋友支持這位年輕人。

充滿變化、挑戰性高,是大動物獸醫最有趣也最艱辛之處。龔建嘉說明,乳牛獸醫的例行工作,是檢查牛有無繁殖障礙、產後狀況,是否有乳房炎等疾病,還要為牛助產、配種、做繁殖管理;必要時,須動內外科手術。某次他為一頭牛開刀,上好麻醉,劃開牛肚,牛竟掙脫繩索要逃。牧場員工都在午睡,他趕緊縫兩針固定開口,把牛趕回去綁好,重新滅菌消毒,完成手術。

大動物看似溫和,相處起來有很多「眉角」。

看似溫和的大動物也有脾氣,龔建嘉實習時曾被馬踢飛,也聽聞獸醫被牛踩斷肋骨。「動物不知道獸醫是誰,我們只能留意牠們的動作自保。例如公牛鼻噴氣、腳耙土、低頭怒吼,就是不友善的訊號。診療前,我會與牛保持一點距離,碰碰牠示意我要過去,以免嚇到牠。」

給予動物醫療與尊重

每頭牛都是酪農的珍貴資產,獸醫得摸清牛的脾性,也要和酪農建立信任關係。「酪農有他們的專門語言,像是乳牛懷孕叫『有ㄍㄨㄧ』,發情是『肖』,我在臺北長大,起初臺語不好,酪農覺得這臺北人跟他們不同掛。兩、三年後臺語進步,酪農相信我的技術,把我當朋友,才放心把牛交給我。」

龔建嘉說,被認同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比酪農更在乎他們的動物。」遇過夾在動物與飼主間的為難時刻嗎?龔建嘉認為,經濟動物是因為人類需求存在的特別動物,領會牠們將因經濟目的而死亡,讓牠們在有生之年享有基本尊重與醫療,是獸醫的職責。

風扇與灑水系統,給牛隻舒適的生長環境。

「太心軟或太愛動物,當獸醫會非常辛苦,也難做得專業。」他解釋,獸醫新鮮人看到經濟動物被淘汰,一定有情緒,但酪農不可能隨便淘汰親手養大的牛,「一位專業獸醫,要讓酪農信任你能協助他判斷解決問題,而非感情用事,才會給更多空間,做你認為對的決定。」

龔建嘉認為,臺灣當前的酪農業,多由乳品公司收購生乳,採總量管理計價。牧場環境是否符合動物福利,不在收購機制規範內,也讓酪農欠缺追求進步的動力。他強調,有健康的牛,才有好的奶。龔建嘉三年前與小農合作建立「鮮乳坊」品牌,販售牧場直送鮮乳,也投入資源輔導提升牧場設備、飼養技術,並提供實習津貼,媒合獸醫系學生到牧場實習。身為一名獸醫,龔建嘉除了為動物的健康把關、醫病,也積極地改變產業結構,要給牠們更好的生活環境。


大動物獸醫:乳牛照護關係

大動物獸醫有「駐場」、「出診」兩種工作型態,以乳牛獸醫來說,駐場獸醫多為乳品大廠雇用,在單一且規模化的牧場為乳牛診療,照顧約一千頭牛,多數大動物獸醫會從駐場開始歷練。出診獸醫需往返不同牧場,不僅得跨縣市奔波、與酪農建立信任關係,且從例行性健檢到內外科手術都得獨立包辦,每人需照顧六千到八千頭牛,是很大的挑戰。

  • 健康檢查

龔建嘉形容,乳牛牧場好比一個大型的坐月子中心,例行性健檢是獸醫的重要任務,項目也多半與繁殖管理相關。由於少有儀器能塞進體積龐大的牛,獸醫得仰賴觸覺、視覺、聽覺與經驗積累,為乳牛健康把關。

龔建嘉與獸醫協助清洗乳牛的足部傷口。(圖片提供/龔建嘉)

健檢方式之一,是獸醫將整隻手伸入牛的肛門,將超音波儀器放進直腸,判讀消化、繁殖、排泄系統是否正常。產後一個月的乳牛,須特別留意卵巢發育、子宮有無蓄膿發炎,並從腸道內食物多寡觀察食慾。獸醫也會藉由體表理學檢查、牛乳性狀觀察是否有乳房炎等疾病;抽血觀察乳牛產後酮體變化,以及配種後的小牛是否健康,也是健檢項目。

  • 接生

正常順產的小牛,牛頭與前腳會一起產出,若有頭部不正、足部彎折、臀部朝外等胎位不正難產情形,就需獸醫師助產。獸醫會努力將頭、足調整回正常位置並將小牛拉出,所難產情形嚴重,就得為牛進行剖腹產。

  • 內、外科手術

常見的內科手術為小牛疝氣(赫尼亞,hernia)。原因是小牛出生後,臍環閉鎖不全或未閉合,導致腹腔臟器掉到赫尼亞囊內、接近肚臍的位置,需透過腹腔手術治療。另外,母牛分娩後一個月,可能因乳房炎等原因食慾不佳,胃腸道蠕動功能低落,導致第四胃蓄積氣體,發生異位。若未及時發現,死亡率高達八、九成,經腹腔手術將第四胃的氣體放出、歸回原位,有八、九成機率復原良好。牛隻摔倒、打鬥、被異物割傷等,則藉由外科手術治療。

右乳牛第四胃異位手術。(圖片提供/龔建嘉)
  • 疾病預防與疫苗施打

每間牧場的疫苗施打策略不同,獸醫好比健康顧問,根據牧場牛隻過往病史、所在區域盛行疾病,協助疫苗施打。除了國人熟悉的「口蹄疫」需每年注射疫苗,病毒引起的「牛流行熱」會導致高燒、食慾不佳、泌乳量減低,甚至妊娠牛流產、死產等,也需定時施打疫苗。此外,獸醫需協助牧場做好各類疾病預防與控制策略,例如「牛結核病」有人畜共通性,感染牛隻需強制撲殺,獸醫協助的前端預防,能保護牛隻健康,也能避免牧場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