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記憶中的嵐山】攝影集:《悠悠嵐山  太魯閣林業影像集》

嵐山工作站,是花蓮太魯閣臨場的樞紐,於1989年隨著台灣禁伐天然林的政策而裁撤,自此嵐山漸漸消失在臺灣人的記憶當中。

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以樸實細緻品質經營市場區隔,有機咖啡與小油菊飄香花東縱谷

天氣炎熱,赤柯山卻仍冷涼舒爽,雲霧繚繞的山丘開滿了黃澄澄的金針花。隱身於花東縱谷中的花蓮縣玉里鎮,小鎮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擁有優質的天然環境,孕育高品質且多元農產品。其中,花蓮縣玉里鎮特用作物產銷班第2班除了不斷改良種植技術,並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種植咖啡、小油菊等特用作物。

新聞
臺灣文旦上市!各地風味大不同,「柚」惑你365天

文旦在臺灣栽培歷史超過300年,因產期與中秋節重疊而成為最佳應景水果,農委會今(2)日在臺北希望廣場舉辦文旦行銷推廣活動,全臺各地文旦來報到,不僅有大名鼎鼎的麻豆文旦,還有蜂蜜香味的西湖文旦、口感Q彈的八里文旦等。現場還邀請專家分享挑選文旦三撇步,並展出柚香皂、柚子果醬、柚子蔘…等多種加工品,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有柚子產品可享用。

封面故事
懂得生活就不會迷路的城市—大書STUDIO

水氣在遠方的海平面上,形成一朵朵如空中樓閣般的雲塔。這些蓬鬆軟綿的雲塔,是花蓮夏日傍晚最常見到的景色。因為日夜溫差大,海上的對流打造出巨大濃積雲,它們被中央山脈遮擋住的日頭餘光照射,邊緣越加潔白明亮。

新聞
施行草生栽培研究,花蓮文旦果園大幅提升土壤有機質、同步防治天敵害蟲

另外,透過草生栽培也能同步達到調節農田害蟲的功能與目的。藉由本次示範的草種規劃,有機農場即可提供益蟲足夠的花粉花蜜,因此在田間害蟲族群增多時,即可發揮調節果園的功能,進一步達到減少施作農藥的成效,同時還能有效管理果園病蟲害,實現果園永續生產的目標。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採集大地:港口伊娜的野菜盤

野菜盤是濃縮地景與季節變換的一種方式,也是採集地圖的最佳註解,背後所隱含的是伊娜們自祖母或母親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透過採集人的手學習到隨著大自然變化的生活方式。若是要說,感受大地賦予的珍貴資源,以及這些採集過程的最佳方式是什麼,那就是跟著伊娜在廚房切切洗洗,或是在田邊生起爐灶,一起把野菜盤烹煮成一桌在地家常菜,並用身體和自己的味蕾來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富裕與多樣性。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優秀農業人員】范美玲:與農友搏感情,力推花蓮生態農業

今年 7月,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首開公門之先, 成為臺灣第一個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IPSI)」的政府部門會員, 而其提報的案例「水田多樣性新指標」,因其論述清晰、研究創新,更在十月獲得IPSI 秘書處肯定,指定為參考成範本供他國參考,為臺灣掙足面子。

封面故事
花蓮 × O’rip 生活旅人 – 漂流到花蓮生根的植人囝仔

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黃啟瑞,是竹簍和斗笠養大的孩子。父親家 在彰化員林,以剖竹篾編織成菜市場裝菜用的竹簍做為家業,由於當時竹簍屬 於消耗品而非工藝品,為了取得大量的素材,父親甚至還得遠到美濃旗山、南 投竹山、新北中永和等地砍竹子,再運回到彰化製作。

新聞
地球公民基金會:反亞泥,封路守護山林家園行動

亞泥採礦權展延始末 1968年開始,太魯閣族人開始進行耕作權設定並爭取原保地增劃編

新聞
【動物主場我來挺】實踐使命!花蓮第一所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即將成立(下)

因應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主題專區規劃,動物當代思潮特與農傳媒、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合作,開闢【動物主場我來挺】系列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