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山林本事】玉山下一尾魚 游出布農山村綠廊道

當玉山腳下的布農族人,彎腰栽下有機米與豆,揮汗張起田間生態綠網,撲鼻的稻香回來了,珍貴的菊池氏細鯽回來了,嚮往的里山生活也從未來走近了。

新聞
【山林本事】種出全球第一包 FSC 驗證太空包香菇的斜槓林業

一間隨著台灣林業發展跌宕起伏半世紀的林業公司,開始重新思考「對人好、對森林也好」的林業價值,只要思維轉個彎,林業職人大步走出台灣林業新方向。

新聞
【山林本事】臺灣竹劍外銷無敵手 全竹利用打造永續竹循環

從產業上游來到下游,來到竹加工業之尖端的南投「宏達竹劍」,創立於一九六八年的老企業已傳承三代,靠著一把銼刀與一張鯊魚皮的日本職人生產模式,轉型為利用機械斧鋸的專業分工模式,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竹劍專門製造廠。不過在竹業蕭條時期,宏達竹劍也曾面臨桂竹貨源不足、挑不到好竹材等問題。

新聞
【山林本事】泰雅竹鐮幫 揮出臺灣竹劍天下

復興山區蓊鬱的桂竹林中,泰雅青年們奮力揮刀砍竹,下游竹劍工廠、眼鏡品牌接棒投入,一刀一劍揮出竹產業的希望。從產地到市場,一心尋回輝煌的竹業史。

新聞
【山林本事】兼顧狩獵與生態 重返森林的排灣族獵人

對於排灣族人來說,狩獵早已從飲食需求昇華為文化的一部分,他們在森林中照看生態,謙卑地取用所需,傳承祖靈的智慧,也傳承這片永續繁茂的山林。

新聞
出動軍隊鎮守、開啟歐洲的肉食生活 看「馬鈴薯」如何改變歐洲飲食文化

統治德國北部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為了向國民推廣馬鈴薯,每天都「以身作則」吃馬鈴薯,並於國內舉辦馬鈴薯的巡迴推廣活動。為了「營造」馬鈴薯的重要性,腓特烈二世特命軍隊鎮守馬鈴薯田,藉此吸引國民對馬鈴薯的注意力。他偶爾還會以武力逼迫農民種植馬鈴薯,若農民抗令,就施以削鼻剁耳之刑。

新聞
古歐洲人的「惡魔植物」:曾被處以火刑、也讓英女王中毒 揭開馬鈴薯的黑歷史

歐洲人不認識馬鈴薯,不時就有人因誤食馬鈴薯的綠芽而中毒。馬鈴薯的芽和已經變綠的地方是不能吃的。馬鈴薯就連葉子也有毒,因歐洲的馬鈴薯中毒事件層出不窮,導致「馬鈴薯有毒」的陰影在歐洲人的心中揮之不去。再加上馬鈴薯表面凹凸不平,歐洲甚至出現「吃了這種醜陋植物會罹患痲瘋病」的無稽之談。

新聞
【兩代務農的成功必修課】吳柏瑞×采紅番茄:堅持換得獨立

真可謂是事事難以難料,大學電機系畢業之後,原本打算去竹科工作的吳柏瑞,可沒想過有一天真會回鄉,繼承父業來種植番茄。但是就在退伍後找工作的空檔期間,卻意外地種出興趣來了,不但成為了他後來的職業,而且還變成了他未來的努力方向。

新聞
【兩代務農的成功必修課】游勝文X民豐有機米:站在版圖上接續創新

承接父親穩穩的稻米版圖,宜蘭青農游勝文認為自己比一般青農幸運一些,不過他還有許多自己想做的事、許多想要創新的點,這些都是他正努力想要嘗試改變的。

新聞
【飽讀好書】手搖茶的隱憂:飲料茶

蔡宗南表示,早在臺灣第一波的南進政策之前,1981年就已有臺商將茶苗帶到越南試種。臺茶陸續往國外找尋第二春,除了因為外銷失利、國內市場崛起,「當時聽長輩們告知,有一個因素是風聞政府即將頒布政令,海拔1,500公尺以上禁種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