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口蹄疫
中國非洲豬瘟已累積13起疫情,美國、聯合國接連警告,非洲豬瘟恐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從事養豬、飼料和肉品事業的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曾經歷過1997年口蹄疫,面對嚴峻的疫情,他特別站出來呼籲養豬業者「自己的產業自己顧」,這段時間豬農應減少應酬,盡量避免進出別人的豬場,同時呼籲政府,除了提防中國豬肉走私,也要注意其他國家的肉製品原料是否來自疫區國,要抱著「非洲豬瘟會來」的心態,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國內廚餘養豬大多是黑豬,白豬很少用廚餘養。真正拿廚餘來養豬的數量很少,一般大型或企業化養豬不願意,第一麻煩,第二味道不好,第三要去收廚餘,一般會用廚餘養的都是幾十頭的小廠,當副業在養,才會去收廚餘,或者有固定的廚餘來源,例如阿兵哥、學校,不然現在飼料那麼便宜,金門養豬戶就是用阿兵哥廚餘養。
中國遼寧省瀋陽市8月3日爆發亞洲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震撼臺灣,因非洲豬瘟無藥可醫且相當頑強,可存活在冷凍豬肉達3年、冷藏豬肉100天,連醃漬火腿、肉乾、肉鬆都能存活,豬隻致死率可達100%,過去桃園機場曾查出有民眾從中國帶了整條金華火腿,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本週開始加強查緝中國飛臺灣的班機,目前也已掌握10家到中國投資養豬場的臺商,其中一家位在爆發疫情的東北,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會和移民署配合,養豬業者從中國回臺,需在機場隔離檢查後才能入關。
下個月拔針計畫啟動後,農委會將持續進行中和抗體血清的監測,並對國內疫苗販售廠商回購疫苗以進行儲備,7月9日起豬農將豬隻運到肉品市場或屠宰場時,都需檢附「家畜健康聲明書」。
臺灣若能成為口蹄疫非疫區,生鮮豬肉即可恢復外銷,不過,早期銷日肉品廠的設備多已不堪使用,必須更新;臺灣的養豬農民也必須配合生產符合日本衛生安全條件的豬肉,讓日本能重新接受臺灣的生鮮豬肉,如此,臺灣生鮮豬肉銷日還是可以樂觀期待。
至於在土地取得上,未來我們除了透過農會的農地銀行跟農糧署的營管中心,幫忙做農地輔導外,也會透過專案農貸以最低利息補貼,讓青農覺得從事農業的條件優渥,留在農村發展是有希望的。
台灣代表團今天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手中接下口蹄疫「打疫苗非疫區」官方證書,明年七月若停止打疫苗,一年沒傳出新案例,即可重新取得暌違20年的非疫區資格。
台灣因政治打壓被拒於日內瓦世界衛生大會(WHA)門外,但在600公里外的巴黎揚眉吐氣。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巴黎年會最後一天雙喜臨門,台灣、澎湖、馬祖正式成為OIE認定的「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