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正式公佈明年7月起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

文、攝影/ 林慧貞 首圖攝影/ 黃世澤

1997年臺灣爆發口蹄疫,500多億外銷產值一夕化為烏有,經多年努力,今年5月臺灣、澎湖、馬祖成功申請為「打疫苗非疫區」,行政院今天召開院會,會後宣布預計明年7月全面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也就是「拔針」,順利的話後年可望申請成為非疫區,重新恢復出口。

加強查緝走私疫苗

臺灣在20年前曾是豬肉出口大國,一年出口到日本的產值就達500億,成為口蹄疫疫區後,雖然靠著打疫苗控制住疫情,但仍遭非疫區國家限制,只剩加工熟肉可外銷,為了恢復出口,近年不斷傳出要拔針,今年5月成功申請為打疫苗非疫區後即開始管制疫苗,今天則是行政院首次證實明年7月拔針。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出席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表示,先前申請為「施打疫苗非疫區」時,農委會就啟動計畫,嚴密監測全國養豬場,透過各區檢驗中心和大學獸醫學院合作計畫,做定點定時的嚴密監測,由於目前市面上還有疫苗,業者也有預防心理,因此利用這段時間輔導,7月才全面拔針,明年也會協助金門申請為打疫苗非疫區。

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2010年曾拔過一次針,但當時有些豬農不拔,造成乖乖拔針的豬場交叉污染,拔針失敗,今年記取教訓,從疫苗開始管控,疫苗有效期限大概只有半年,這段期間就讓豬農好好打疫苗,等時程一到,一起拔針,「要買疫苗也買不到」如此才能有效防疫。

王忠恕說,這段時間會加強查緝走私疫苗,若業者在宣布拔針後仍囤積疫苗、偷偷使用,將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開罰。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右二)宣布2018年拔針

提升小場防疫能力,將在嘉義建立現代化養豬示範區

林聰賢表示,解除口蹄疫疫區要面對的課題還很多,例如種豬育成率不足、人力老化、環保問題受民眾反彈,未來會透過產官學研究,提升臺灣養豬效能、育種、養殖技術,建立現代化養殖場。

未來農委會將和嘉義縣政府合作,建立養豬示範專區,場址初步選在台糖用地,預計明年底前可以動工,2019年進一步啟動其他規劃場。

林聰賢表示,全國7300多個養豬場,78%是1000頭以下的小場,農二代若按照原來養殖方法,不符合環保標準,很難有傳承機會,養豬示範專區目的是讓小農進駐,建置現代化設備,協助處理廢棄物、減少用水、異味,甚至零廢棄物排放。

林聰賢說,臺灣每人每年吃掉35~39公斤豬肉,其中6~9%是進口,按照這幾年食用量,臺灣最適養豬規模約在550萬~560萬頭,目前仍不足10多萬頭,要再加強輔導,由於規模小的養豬場生物防治能力較不足,臺灣是熱帶,為了加強防疫,除了鼓勵進駐養豬專區,小農也可擔任其他現代化養豬場的契作戶,彼此分工,分擔風險,讓臺灣朝向經濟規模養殖模式,優化養殖環境,提升防疫。

除了嘉義縣,林聰賢說,未來會優先在養豬環保壓力較大的縣市設置專區,包括屏東、臺南、雲林、彰化;王忠恕則說,養豬專區會結合養豬廢水沼氣發電,同時添加廚餘加強發電效能,建立循環農業,降低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