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林口臺地土質偏強酸性,不利農耕,卻有一處「紅土森林小宇宙」農場,種植多種蔬果葉菜彷彿沒有障礙。(圖片提供/紅土森林小宇宙)
新聞
【護土固碳04】蜜源植物建構生態系 健康土壤種出真食物

新北市林口臺地是pH值4.4的強酸性紅土地,不利農耕。樸門認證教師許湘宜相信土壤的力量,在此種下萬壽菊、鼠尾草、玫瑰、穗花木藍,以混種多樣的花卉及蔬菜,善用堆肥,營造豐富的土壤生態系統,她宛如紅土森林裡的女巫,施展魔法,驅動土壤裡的微生物小精靈幫忙耕作。

土壤在你我腳下,只因非視線所及而缺少關注,然而土壤中那些非肉眼可見的生物,卻可能關係著你我的未來。圖為跳蟲(Collembola)。(圖片來源/Andy Murray/A CHAOS OF DELIGHT 授權使用)
新聞
【護土固碳05】養土共生好夥伴 種好作物得靠土壤裡的小生物

土壤可以是減緩氣候變遷的答案,但若沒有土裡的生物也做不到。原始深山森林中,沒有人為施肥卻能長出參天巨木,植物的養分來自大氣沈降、土岩風化和土壤內的養分循環再利用;正因為有各種細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以及更大型的線蟲、跳蟲、雞母蟲、蚯蚓等土壤動物,默默進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農業、土壤、老農、農民、臺灣
專輯
【護土固碳】施肥超載過度翻耕 農地裡外的永續危機

地球表面上薄薄一層的土壤,是陸地中最大的碳匯(carbon sink),失去固碳能力的土壤,將讓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加劇。農業固碳的潛力正受矚目,但目前人類的農業開發仍是碳源之一,施用肥料及翻耕等栽培過程亦會排放溫室氣體,推助暖化升溫。

新聞
國內有機、友善耕作傲視亞太地區 創意影片呈現多元樣貌

農委會農糧署首屆「有機創意影片競賽」今(26)日舉行頒獎典禮,希望由創作者發揮創意,能將有機農業不同型態樣貌、生活感動製作成為短片,藉由影音、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量,強化國人對有機農業的認同感。

新聞
【氣候變遷02】停灌休耕 農民半暝勤追水 品牌米找出路

臺灣米倉的嘉南平原是臺灣面積最大的平原,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太保工作站掌水工楊金松,接手掌水工工作五年多的他,負責後庄區域的供灌,今年特別忙碌,因為雨水偏少,頻繁巡圳路看水走到哪了,一塊田吃夠水了,就得趕快把水孔塞起來,換另一塊田灌,才能善用有限的水資源。

新聞
有機農業推動有成 8月正式突破1萬5千公頃

農委會積極推動國內擴大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去年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正式施行,農委會即訂下國內1.5萬公頃的目標,截至今年8月底,有機驗證面積達10,374公頃,友善耕作登錄面積4,646公頃,合計15,020公頃,成功達標。

新聞
友善農田產量差? 草生栽培植株光合作用更強 增加產量品質

友善農作產量一定比較差?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證實,實施草生栽培種植茂谷柑的友善田區,植株二氧化碳(CO2)吸收量是慣行田區植株4倍多,光合作用能力更強,更能增加果樹產量及品質,果樹葉片也更健康。

新聞
特生中心AI可辨識5百種動物聲音 明年挑戰聽不見的蝙蝠超音波

農委會特生中心開發可自動辨識動物叫聲的人工智慧(AI),可以快速分析特定環境中的各種動物聲音,目前這套系統已能辨識5百種分別來自2百種物種的聲音,主要是鳥類,其次是哺乳類、蛙類。這是屬於國土綠網計畫之下的研究計畫,明年AI的辨識能力將進一步擴展至人類聽不到的聲音-蝙輻的超音波。

新聞
友善環境耕作怕蟲害 學者:土地好、自然有益蟲幫農民照顧農作物

有機、友善耕作不僅能生產安全農產品,也對環境永續有益,但產量不如慣行農法,且成本又較高,使得農業生產者望之卻步。但別忘了,田裡有好菌也有益蟲,友善耕作可以養好土地,留下土壤裡的好菌及環境中的益蟲,就能幫助農民照顧好農作物。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北農假日小農市集開張 有機農作友善耕作吸客逛菜市

有機農業促進法上路,農業相關部門推動有機農業更有行動力,本週六、日兩天在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就有個假日小農市集開張,以後,每個週末都可以來這邊採購小農生產的有機或友善農產品,北農總經理翁震炘說,小農市集以生鮮蔬果為主,佐以少部分的農產加工品,而且每週來擺攤的小農都不一樣,每星期都來買也不會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