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加工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成功研發白黴起司製作技術,白黴起司是有白黴菌在表面熟成的產品,口感接近軟質起司,帶有熟成黴菌及脂肪分解的香氣,是國內逐漸成長的起司市場中具有潛力的特殊產品,此技術去年已技轉「弱勢者自立扶助協進會」,可望供業者自營牧場、開發特色商品應用。
總統賴清德親臨頒發「十大神農」獎項。以優質、深度加工農產品建立品牌,是今年十大神農獎得主重要特色之一,包括打造有機山苦瓜品牌「淺草堂」的花蓮農友曾吉生,雲林農友蘇嘉益以「阿甘薯叔」將過去價格低廉的臺灣甘藷(地瓜),開發脆片、薯條、沖泡飲品等加值加工產品,外銷日本、韓國及歐美。
臺灣夏季平地因高溫不利高麗菜生產,主要產地集中南投、宜蘭等高冷地區,春夏季的降雨及颱風常會造成產量減損,又容易引起菜價波動,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十年育成甘藍新品種「台中3號」,耐熱性佳、抗黃葉病,適合平地產區夏季種植,因屬硬種品種,口感嫩脆,耐貯運性佳,適合開發加工、外銷等用途。
苦蕎因種殼與種仁黏接緊密,脫殼不易,收穫也會大打折扣。因應產業需求,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蕎麥「台中7號」,今年3月命名,粒型為中間型,設備脫殼效率較佳,取得種仁比率比舊有品種「台中2號」高,達45.5%;業者台灣黃金蕎麥公司申請技術移轉廠商審查已在11日完成,預估順利可在今年入冬產季開始種植。
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今(4)日發表2項黑豆加工應用技術,幫助黑豆製成黑豆茶、黑豆飯、植物蛋白飲、素滴精等多元產品,提升黑豆商品及營養價值;其中「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使用溫和生物性水解技術,將黑豆蛋白分解成更易為人體吸收的小分子蛋白、植物性胜肽等機能性成分,製程僅需1天,且可保留抗氧化能力達93%。
「我們希望喚起國人吃土雞的回憶,小時候媽媽都會盛一隻土雞雞腿給你吃,這是腦海中不會磨滅的記憶。」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有感而發。他與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認為,土雞產業現況亟待轉型,將積極開發土雞加工熟食品,並結合地方產業文化,開拓多元產品型態和通路,未來也會朝產銷鏈整合目標邁進,輔導土雞契養主引領契養戶大手攜小手展翅起飛。
鳳梨釋迦12月進入產季,農業部農糧署積極輔導國內外促銷及加工,今年聯手7-ELEVEN推出鮮果禮盒、切片果盒,以及蛋糕捲、冰Q麻糬、氣泡飲等5種創意產品。農糧署長胡忠一今(13)日表示,今年輔導加工目標3千公噸,但因受到颱風災情影響,產量大幅減少約4成,產量過剩的機率幾乎是零,反而要擔心加工原料不夠。
中秋節已過逾半個月,農業部農糧署署長胡忠一今(16)日表示,麻豆、斗六、嘉義等西部產地文旦節慶期間均已行銷完畢,唯東部產地產期較晚,有不具商品價值、雨害腐爛果品,以及瑞穗鄉農會加工廢棄物共20公噸,因此做堆肥處理。農糧署輔導國內外行銷及加工持續至10月底,外銷預估可望破3,000公噸,比去年更多。
農業部辦理專案進口雞蛋爭議,農業部今(16)日臨時召開記者會公布專案進口雞蛋所有流向,並表示,洗選雞蛋與傳統市場散裝蛋通路不同,進口蛋沒有成為散裝蛋之虞,且目前市面已無專案進口蛋。部長陳吉仲指出,無論是加工、洗選及包裝都有相關法規規範,業者違法即依法辦理,農業部將與衛福部合作加強稽查。
農委會農糧署委託嘉大、興大及高雄科大,技術輔導國內13家業者開發鳳梨加工產品,今(15)日舉辦新品發表會,老字號貢丸品牌「海瑞摃丸」與「旺萊山」聯名的「旺貢丸」,用100%臺灣豬後腿肉及金鑽鳳梨製成,肉鮮果香、Q彈又開胃;「豆之家」鳳梨餡餅,餅皮上蓋鳳梨果乾、內填鳳梨果餡,一口咬下吃得到兩種鳳梨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