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今(7)日頒發「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獎項,總統賴清德親臨頒獎。以優質、深度加工農產品建立品牌,是今年十大神農獎得主重要特色之一,包括打造有機山苦瓜品牌「淺草堂」的花蓮農友曾吉生,雲林農友蘇嘉益以「阿甘薯叔」將過去價格低廉的臺灣甘藷(地瓜),開發脆片、薯條、沖泡飲品等加值加工產品,外銷日本、韓國及歐美。
農業部今日舉辦「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頒獎典禮」,表揚十大神農與12名模範農民,總統賴清德出席親自頒獎給22位得獎者。賴清德全程以臺語致詞指出,他的母親來自農家,他知道農業價值、農民對社會的貢獻,農業是臺灣百工百業的「起家厝」,更加是維護經濟安全重要的根本,無論台灣的半導體、人工智慧等科技產業在世界上如何出頭露角,都需要農民在臺灣這間「起家厝」,農業是產業發展真正的基礎,臺灣才有可能經濟起飛。
賴清德並一一唱名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獎項得主,讓在場與會來賓為他們鼓掌;他鼓勵得獎者將農產品如同科技產品,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十大神農自72年起開辦選拔,96年後改為每兩年辦理一次,至今舉辦34屆。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致詞表示,這屆得主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從過去單打獨鬥,變為有一群夥伴集團經營;和試驗單位互動頻繁,彼此教學相長;導入智慧農業科技輔助生產、管理;並以優質、深度的加工農產品建立自己的品牌。
十大神農得主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理事主席蘇嘉益,與彰化、雲林、臺南、嘉義等地250位農民,契作甘藷約400公頃,年產量可達1萬公噸。由農場自己做組織培養、培育健康種苗,契作種植、以生物防治農法栽培,採收、採後處理到加工,一條龍生產。
蘇嘉益說,農場生鮮甘藷不與傳統市場通路競爭,而是與統一超商7-ELEVEN契作,提供門市做「現蒸地瓜」,價格較穩定;甘藷主要用於加工產品,以自有食品加工廠開發「阿甘薯叔」相關產品,包括今年推出的以台農57號與台農73號甘藷製作的「地瓜流沙包」,使用台農57號的迷你地瓜薯條,生鮮甘藷礙於檢疫條件只能外銷新加坡、香港,但加工產品出口無障礙,已外銷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地。
「淺草堂」負責人曾吉生原在臺北從事印刷業,返鄉務農種山苦瓜,並堅持有機種植,生產安全農產品。曾吉生說,山苦瓜具野性、很會長、產量不低,除了半年要更新一次,做有機,照顧也要更仔細。山苦瓜個體小,不適合生鮮用途,栽培全用於作加工,但花蓮以前沒有合法的加工廠,在農業部前部長陳吉仲協助下,他才得以成立花蓮第一個符合有機法規認證的農產食品加工廠。
曾吉生說,山苦瓜很苦,但加工產品風味與生鮮不同,無論是泡茶或煮湯,喝完會回甘。正如同他的奮鬥歷程,獲得十大神農得到甘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