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人工挑揀瑕疵豆,過程相當很累。(圖片提供/福熊)
新聞
彎腰,為島嶼種下希望的人們》冷鏈提升農產競爭力 農會協助農民打破市場壟斷價

無論是紅豆或是洋蔥,要打破根深柢固的結構,單單靠農業部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農會民間力量的協助。農業部全力支援需要的相關冷鏈加工設備,農會出面組成農產公司,用符合市場行情的價格收購,進行加工處理,打破市場被壟斷的局面。

廣田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二代接班賴策方總經理
新聞
生產資訊蒐集平臺將經驗可視化 廣田益有機農業與契作農戶共好

從種苗開始,歷經了生產、包裝至出貨,一條龍的控管都有廣田益把關。二代經營的賴策方說:「廣田益銷售的不只是蔬菜,更是一個穩定的服務。」成立於民國 111 年的廣田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民國 97 年在「臺南市柳營區太康有機農業專區」從事有機蔬菜種植,為因應市場需求,憑藉著有機農業種植的技術和基礎,轉型擴大後成立了現在的農企業。

一家人齊心經營,老肉舖新生。
新聞
【臺南好呷市】京發肉舖:冷鏈保鮮 創造豬肉更多吃法

不同部位豬肉適合料理各不相同,大里肌肉適合做豬排,梅花肉適合燒烤、做餡料及火鍋肉片;但一頭豬可以細分多少部位、豬肉有多少吃法,在臺南市東菜市公有零售市場「京發肉舖」,永遠有讓人意外的答案。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7月號 守護臺灣豬隊友 百億升級 非疫永續

臺灣豬傳統豬瘟拔針屆滿一年,即將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成為非疫區,臺灣生鮮豬肉可望再度銷售海外市場,成為亞洲第一個告別口蹄疫與豬瘟的國家。對於內銷為主的臺灣豬市場來說,外銷市場是產業鏈全面升級迎來的甜美效應。從2021年到2024年的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4年128.3億元的經費挹注,超過70億元投入養豬場及屠宰場現代化,提升設施,精準飼養且重視生物及食品安全管理,是讓產業得以永續的重要措施。

攝影╱sirikorn(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豐年雜誌
臺灣楊桃星途閃亮 鮮果可望繼續拓展北美市場:楊桃產銷的歷史與供應鏈分析

楊桃是我國重要的外銷水果之一,是少數出口總量占生產總量超過百分比兩位數之水果品項,結合農業部農業統計資料,與財政部關務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楊桃近10年間外銷比率平均高達14%左右,遠高於鳳梨、芒果及番石榴之出口比率,然而近年來楊桃生產與外銷狀況卻有逐年下滑情形產生,本文將藉由我國楊桃產銷資訊、新興美國市場情形、安全供應鏈相關技術導入等方向,探討楊桃外銷契機等內容,以嘗試找出我國楊桃產業外銷機會與可行方向。

水果分級讓市場從批發到零售可以有序交易,是產銷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攝影╱林靜怡)
農觀點
從單根香蕉到截切工廠 臺灣水果產銷大變革:打造新時代水果王國 採後處理需要新科技╱焦鈞

臺灣作為1970年代全球性的「水果王國」,當時政府派出大批農技團專家,到非洲友邦國家教導當地農民種植無籽西瓜,背後功臣還包括強大的種苗培育能力;一顆顆鮮紅的無籽西瓜,還成為政府「宣揚國威」的軟實力。

曾幾何時,年輕一輩已經不太清楚「水果王國」的威名由來,水果外銷市場通路也一路坎坷,近年進口水果量還節節攀升,從2013年52萬公噸到2022年突破62萬噸,已追上同年國內水果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玉女番茄皮薄多汁且甜度高,平均售價高,是外銷的首選。(攝影/王士豪)
豐年雜誌
冷鏈搭配無萼片採收 外銷成長指日可待:低溫保鮮技術克服小果番茄低溫寒害與後熟反應

小果番茄鮮紅討喜,果實大小易入口,加上皮薄多汁、風味佳及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等優點,是我國近年熱門的園藝作物,栽培規模亦迅速擴增。我國自2014年起推動小果番茄外銷,但海外市場高度集中於鄰近國家且外銷量少,多數仍流入內銷市場使交易價格崩跌,因此拓展長程外銷市場儼然成為重要議題。小果番茄因其特性,若要外銷,需尋求低溫以外的保鮮技術,而這正是我國小果番茄的長程保鮮技術缺口。

美國大華超級市場(99 ranch)可見通路常溫開架銷售臺灣番石榴。
豐年雜誌
冷鏈外銷再進步 穩定輸銷臺灣爽脆番石榴:搭配關鍵採後技術鎖住鮮果風味

番石榴為我國重要熱帶經濟果樹,果實口感清脆爽口,加上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多酚類等高抗氧化力及亞硝酸鹽清除力物質,常年廣受國內消費者青睞,極具外銷潛力。2009年,農業部向美國提交番石榴輸銷申請,於2019年10月由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公告准入,同年12月第一櫃番石榴啟航,是我國番石榴輸美的里程碑。然而,番石榴輸美卻傳出品質不穩定的消息,因此番石榴的採後流程需改善,期待突破關卡,順利銷往海外市場。

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攝影/陳建豪)
農觀點
農產品的價格如何形成?從產地、批發市場到通路的價格大揭密/焦鈞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農產品」包括超市或傳統市場販售的生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以及農產加工品,甚至花卉;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在萬物齊漲的年代,消費群眾對食物價格尤其有感,畢竟食物是剛需,滿足我們的一日三餐。想要判斷漲得有沒有道理,我們對於食物「價格」的形成,就不可不知。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1月號 大船入港 臺灣遠洋漁業精實蛻變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我國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的漁業方式,主要漁法包括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我國遠洋漁船作業海域遍布世界三大洋,作業船隊與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按:封面為自動魷釣機海上作業情況,封底為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