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苗開始,歷經了生產、包裝至出貨,一條龍的控管都有廣田益把關。二代經營的賴策方說:「廣田益銷售的不只是蔬菜,更是一個穩定的服務。」
從種苗開始,歷經了生產、包裝至出貨,一條龍的控管都有廣田益把關。二代經營的賴策方說:「廣田益銷售的不只是蔬菜,更是一個穩定的服務。」成立於民國 111 年的廣田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民國 97 年在「臺南市柳營區太康有機農業專區」從事有機蔬菜種植,為因應市場需求,憑藉著有機農業種植的技術和基礎,轉型擴大後成立了現在的農企業。
以溫室設施栽培生產 避免天氣狀況
廣田益自家擁有 3.2 公頃的生產面積,其中溫室建置達到 2.8 公頃,更於民國113年匯聚了契作農戶,成立「臺南市富田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與遍布全臺灣的農戶契作,北至新竹、南至屏東,總種植面積達到15.5 公頃。為降低病蟲害對葉菜的損失,以及避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契作農戶皆以溫室設施栽培生產,憑藉著這樣的範圍與條件,即使面對天氣的不穩定,以及氣候的變遷因素,生產上仍有穩定表現,像是在面對颱風時,更多了一分保障,比較不易受到天氣因素影響,相較於慣行農法種植方式,更能夠穩定供貨。
打造農業專區內的第一座冷鏈分裝集貨場
以溫室設施種植之外,轉型後的廣田益投入了大量的設備,不僅開發電動走式 8 排移植機投入田間,提升生產效率, 並設有自動化育苗產線、獨立育苗室,且在有機農業專區內,建置了第一座冷鏈分裝集貨場,更利於提供高品質且穩定的商品。目前廣田益除了將蔬菜提供給團膳使用之外,市面上,包括全聯、好事多,都能看見從自廣田益出貨的有機葉菜。
廣田益以銷售有機短期葉菜類為主,包括小白菜、青江菜、A菜、芥藍、莧菜、菠菜等。從育苗開始至栽種,再到採收後完成採後處理包裝並出貨。來自契作農戶的蔬菜品質需具備一定的規格與標準,才能確保提供最佳品質的商品。因此本次的輔導重點之一,為有機蔬菜共同品質規範的建立。
建立有機蔬菜共同規範
中衛協助廣田益建立有機蔬菜共同品質規範,確認各類蔬菜的收貨分級標準,制定屬於廣田益的品質管理規範,並結合田間生產管理系統平臺,將通路客戶端的需求上傳後,農民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客戶對於目前的品質要求,且在不同季節品規有差異時,廣田益可以隨時到系統平臺做更新上傳的動作,讓契作農戶也同步瞭解最新的品質要求。藉由本計畫建立與契作農戶的溝通共識基準,提升收貨的良率,並減少採後處理的耗損,使廣田益整體生產基礎能量提高。
平臺介面設計時,為清楚明確地讓契作農戶瞭解品質規範,以圖文並列方式呈現,除了文字敘述之外,會附上各種有機葉菜的圖片狀態。現階段有15種有機蔬菜供契作農戶參考,未來擴增也可以持續至系統平臺進行更新。
將品質規範視覺化,提升溝通效率,也更清楚地瞭解客戶端的需求。契作農戶只要遵循著平臺上的標準,可以達到更精準地供貨,也避免供應品質不適當的產品,反而對農民是莫大的損失。
手機操作 隨時回報
過去,廣田益與契作農戶之間的溝通,向來都是透過電話或一般通訊軟體連絡,逐一確認數量和商品狀態後,再記錄於表單中,不僅耗時也相當費力。廣田益作為契作農戶的整合者,規劃精進互相配合的方式,因此在本次輔導計畫中,改善對契作農民的管理方式,並結合數位轉型之應用,摒除原先習慣使用的訊息溝通,透過建置「田間生產管理系統平臺」,讓所有資訊僅透過單一平臺回報,並自動進行彙整呈現,強化廣田益在生產管理的效能。
契作農戶只需要透過手機操作田間生產管理系統平臺,便能即時顯示其填報的種植進度、採收狀況或是農務派工的需求,且平臺的種植數據也都可以匯出供契作農戶參考,可進一步作生產管理紀錄與分析應用。
平臺操作最簡化
農業的栽種工作流程繁雜,因此,為避免造成契作農戶的困擾,規劃平臺建置時非常強調「操作的便利性」,設計以下拉式選單為主,且會留存填寫紀錄,並自動帶入種植時間推算與工時彙整的功能。藉此鼓勵契作農戶養成使用的習慣。廣田益在後端管理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種生產資訊並掌握整體生產概況,因應供需變化進行調配,滿足客戶需求。
廣田益歷經了六個月的輔導期,完成「有機蔬菜品質規範」和「田間生產管理系統平臺」的建置,系統目前以廣田益的現有需求進行設計,另外還保留了擴充的彈性,以因應未來需求增加來提升平臺的功能性,同時讓平臺模組達到擴散的效果,幫助到更多農企業。
瞭解更多農企業學習資訊,請上科技農企業官網 https://www.agribiz.tw/
【廣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