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3 文章

發展多元乾草商品、聚焦產業聚落 國產芻料供應鏈建置

國內乾草事業早已存在,但氣候不利於乾草調製,因此品質不穩定、價格低、投入亦少,乾草業低檔盤旋已久。國產盤固乾草與同為熱帶禾本科的進口百慕達草雖有兩倍價差,但因品質之故,飼養者仍寧可選用後者。「優質而平價」是與進口商品競爭的基本條件,改善品質及穩定供應方可取代進口。

綠色消費、綠色採購 政府機關與國營事業員工餐廳的挑戰與突破

政府機關與國營事業營運的員工餐廳主要分為二種模式:委外承攬、自行營運。首先,「委外承攬」是將餐廳經營交由專業團膳公司負責,此模式可減少行政負擔,並透過業者專業能力優化服務與菜單。然而,這也意味著食材來源與品質管控需要仰賴合約規範,推行三章一Q食材時,如何與業者達成共識成為一大關鍵。

臺南市政府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以無人機施用非化學農藥防治荔枝椿象。(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噴藥、生物防治攏有效!應用無人機防治荔枝椿象 守護山坡龍眼樹

荔枝椿象入侵臺灣後,主要危害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為目前龍眼及荔枝產業上最重要之害蟲。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智慧農業技術,無人植保機導入農業應用為台灣農業開啟新篇章,高機動性及智能化特性可有效解決人力短缺之問題,大幅縮短務農時間以及減少近距離暴露於農藥之風險。

附掛式可變行株距葉菜移植機操作訓練。

設施葉菜生產升級 跨域技術整合打造穩產省工設施葉菜產業

設施葉菜生產需耗費相當人力,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根據設施葉菜產業需求,組成包含作物栽培、農業機械、有害生物防治、問題土壤管理及智慧農業等專家之跨領域產業輔導小組,根據田間作業之規劃、生育、採收及採後等不同時期,盤點農場技術需求,建立一套可複製且可隨環境變動調整之栽培技術套組,供設施葉菜栽培者參考。

花蓮場與臺中場跨機構合作開發蕎麥無人機撒播技術。

因應國產蕎麥產業挑戰 跨機構合作無人機播種蕎麥省工又增產

傳統蕎麥撒播方式需農民背負40公斤的施肥機進行撒播,每甲地至少需來回補料3趟以上,最快也需50分鐘完成,耗時且對操作人員的身體造成負擔。面對農村人力缺乏的現況,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導入無人機進行蕎麥撒播的研究,建立相關參數以推廣產業應用,達成節省人力成本的效果。

臺南柳營桂芳牧場為第一個導入「乳牛3D 影像體態量測系統」的牧場。

快速掌握牛隻健康!畜試所、工研院開發乳牛3D影像體態量測系統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功開發全國第一臺「乳牛3D 影像體態量測系統」,並已於臺南的桂芳牧場導入該系統進行場域測試及驗證。畜試所表示,該系統不但可以快速了解乳牛體態,而且採用國產零組件,零件維修替換方便且價格親民;該系統在桂芳牧場運作期間,每日約可節省1.5 小時的人工巡檢時間,充分達到省時省工的效果。

第7屆EMBA始業式全體新生合影,前排右起為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生傳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志文、臺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生傳系借調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彭立沛及EMBA執行長王俊豪、生傳系行政組員林俊伸等人。

因應農業加速企業化 臺大生傳EMBA招收跨域人才 激盪創新思維

臺大生傳系前身為「農業推廣學系」,民國97年更名後,以「農業為體、傳播為用」為核心推動系所課程發展。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表示,因近年臺灣農業的企業化腳步非常快,愈來愈需要企業經營管理相關能力,因此生傳系從107年起開辦EMBA碩士在職專班,提供農業領域人才相關在職訓練。今年的十大神農獎得主中,就有3位是臺大生傳EMBA系友。

(攝影/吳尚鴻)

農業部次長、農險基金董事長黃昭欽:氣候變遷衝擊農業 透過農業保險提升農業經營保障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使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上升,參考全球第2大再保險公司Swiss Re在2023年1月研究報告顯示,自2017年起損失多高於趨勢線,且在2021年趨勢線突破1,000億美元,各種自然災害中以天氣災害為主,氣候型災害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已逐漸成為常態,預期年均增長保持5%至7%水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損失率偏高等因素影響未來農險 釋迦收入保險之挑戰與精進

臺灣東部濱臨太平洋,屬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易因季節更迭形成季風、豪雨、颱風等氣候影響,加上山脈地勢引發焚風現象,而造成農業經營損失,農民收入不穩定之現象,要如何運用農業保險政策工具,填補農民因天災或疫病蟲害、產銷失衡等損失。本文將以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釋迦收入保險為主題,探討釋迦收入保險面臨之挑戰與精進。

(攝影/吳尚鴻)

專訪農經學者楊明憲:汲取國外農業保險經驗 因地制宜貼近農民需求

「相較其他國家,臺灣辦理農業保險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因此可以掌握到各國農業保險發展的趨勢。」長年投入農業保險推廣與規劃的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專任教授楊明憲指出,目前美國、中國大陸等農業大國都是以收入保險為主,而和臺灣條件相近的日本、韓國,也都積極推展收入保險,這些國家的發展經驗都值得臺灣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