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成熟時,黑翅鳶看顧的盛夏涼意

新蘭西瓜

新蘭西瓜採收期正逢梅雨與颱風季,每顆西瓜都得來不易。

文字/張曉慈 圖片提供/龍井區農會

半世紀以來,龍井瓜農總在春夏的大肚溪畔,揮汗扛起一顆顆嬰孩般的重量。

明明這麼深沉,竟一剖繽紛,或豔黃、或鮮紅。

明明這麼結實,竟一咬爽脆,既清甜、又水潤。

被豔陽孕育的涼意,能抵禦盛夏;被砂地培植的溼潤,能解除渴熱。

外體分量十足,內部卻輕爽宜人,西瓜這等消暑功力,有誰能敵?

皮膚黝黑、笑容可掬的嚴春安,是臺中市龍井區蔬菜產銷班第一班(西瓜班)班長,自幼跟著長輩在瓜田間穿梭,一晃眼已在龍井種西瓜六十餘年。30名班員年齡從65歲起跳,最年長的已經86歲。

嬌貴西瓜怕水怕碰撞

貫穿龍井區西南部的大肚溪(又稱烏溪)沖積出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河床砂質地,正是適合培育西瓜的環境。龍井種植西瓜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早年大、小西瓜都有栽培,1970年代後因應市場上小家庭的食用與保存需求,轉以小玉西瓜為主力。前期品種為顏色鮮黃、味道較清淡的金蘭西瓜,現在主要種植新蘭西瓜,不僅口感更細緻、瓜皮更薄,甜度還高達13、14度,其黃中帶橘的果肉又稱「木瓜肉」,這也是最能辨識新蘭西瓜的特色之一。

龍井的新蘭西瓜一年收穫兩次,第一期4、5月可以採收,第二期落在8、9月採收,雖然生長期短,從種下西瓜苗到採收僅需三個多月,然而西瓜卻像害羞的小姑娘般,怕水、怕老鼠,也怕生人、怕碰撞。

嚴春安參考農民曆種瓜,今年整個節氣較晚,採收時間也跟著延後;但為了避開颱風及盛產季供過於求,第二期也可能提早開始。

西瓜怕雨水,也怕氾濫的河水,偏偏採收季也是梅雨和颱風的時節,天氣狀況對產量影響甚鉅。嚴春安憶及1960年前後的八一、八七水災淹沒了整片沙洲地,是龍井史上西瓜損傷最慘重的時候。

產銷履歴與黑翅鳶的多重認證

沙洲沒有遮蔭,瓜農們天未亮即上工,日頭出來便休息。產季時,龍井農民僅靠自家人幫忙採收,嚴春安也只有夫妻倆齊力,他回憶「早期還得划竹筏,才能將西瓜送到大肚溪對岸的彰化伸港呢!」

不像一顆十幾二十公斤的大紅西瓜,需要鑒瓜人蓋上大紅印章認證品質才能採收,重量約三公斤的新蘭西瓜看似僅靠己力即可採收,但對老農而言仍不是件輕鬆事,只是「怕生」的新蘭西瓜,太仰賴熟悉它的人來判斷熟度。為此龍井區農會與勤益科技大學合作,計畫研發更省工省時的機械化採收方式。

五年前農會輔導申請新蘭西瓜產銷履歷,六旬老農們開始學做栽培記錄,肥料與用藥也需配合管控。但除了產銷履歷,怎麼還多了一個「黑翅鳶小玉」標誌?原來西瓜易引老鼠垂涎,為減少鼠害造成農民損失,三年前農友在田間立起木杆棲架,吸引善捕鼠的猛禽黑翅鳶停駐、繁衍,並在台灣野鳥協會的協助下,架設監測器觀察長期動態,讓黑翅鳶成為守護瓜田的生態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