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透彈嫩降火法寶,三代女力開拓蘆薈新可能

蘆薈

蘇雪莉一家與蘆薈的緣分,從兩株蘆薈苗開始。(圖片提供/村家味)

文字/Casca 攝影/洪立

切開粗韌帶刺的蘆薈外皮,晶瑩柔嫩的葉肉滑入碗中,光看就讓人暑氣全消。長於熱帶與亞熱帶的蘆薈,抗旱且生命力強,是大自然賦予的解熱良方。臺南的蘇雪莉一家,二十多年前意外踏進有機蘆薈世界,如蘆薈般既韌且柔的祖孫三代,走出從臺灣到國際的農業女力之路。這段旅程,要從兩株在阿嬤花盆裡意外「發蘆」的費拉蘆薈苗(Aloe Vera)說起。

端午節剛過,我們走進位在臺南市東區靜巷的「村家味」女麗廚房。吧檯上擺著有機蘆薈製作的吸凍,一旁是冒著熱氣的蘆薈花忘憂茶,一涼一熱,卻都為滿頭汗的我們掃去膩滯暑氣。負責人蘇雪莉帶著陽光笑容,介紹女麗廚房兼具烹飪與食農教育場域的教學區,以及鄉村風的商品展售區,理理貨架上的自家有機農產品,一如呵護田裡的蘆薈苗。

23年前,蘇雪莉的母親蘇黃酠,將兒子送的兩株費拉蘆薈苗種入盆栽,小苗越種越多,吸引鄰里登門索取、購買,蘇黃酠幽默形容「種到發蘆」。原來數百種蘆薈中,費拉蘆薈是少數兼具觀賞、食用與入藥價值的品種,以澎湖為主要產區,在高溫且旱、雨季分明的南臺灣也適合生長。隨著蘆薈越種越有規模,在兒女鼓勵下,蘇黃酠收起市場的素食攤,當起快樂農夫。

帶著韌皮鉤刺的解熱神醫

蘆薈屬於多肉植物,會從靠近根部的地下莖冒出子株,待其長到約30公分長,即可分株繁殖,約一年半成株,就可採收富含水分與凝膠纖維的葉片。蘇雪莉說,兩公分左右厚、底部九公分寬的葉片,凝膠黏稠度高、營養素充足,最適合採收。太瘦小的葉片,凝膠少又未完全凝固,功效打折扣。

有「植物醫師」美稱的蘆薈,其實渾身帶著不少「暗器」。採收葉片時,得戴好袖套、厚工作手套,在葉片底部輕劃一刀後順勢剝下,既不傷害植株,也不會被帶著銳利鉤刺的葉緣割傷。片去外皮,取出葉肉後,需仔細清洗或以滾水殺菁,因為外皮的「大黃素」有刺激性,沾上皮膚易過敏,食用過量易腹瀉。

「很多人會用蘆薈入菜、做酵素或清潔劑,對我們家來說,最實用的功能是消炎止痛。」蘇雪莉說,在田裡久待,再怎麼防晒,皮膚仍常燙得像火燒。蘆薈葉肉中的「安特拉歸農綜合體」有消炎、消腫與止痛功效,將其打成泥用紗布或面膜浸透輕敷,幾分鐘就能舒緩。

不只葉片,蘆薈花也有養生功效。每年4、5月的蘆薈花季,田間點點金黃,蘆薈葉片卻也因賣力開花而縮水。蘇黃酠起初把花剪掉當綠肥,直到有人登門索取,才知道它有助降血壓,花蜜還能顧心臟。後來村家味的忘憂茶配方,就將乾燥蘆薈花加入薄荷等青草,有助鎮靜退火。

蘆薈葉肉
蘆薈葉肉飽含水分與多種營養素,能消炎、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