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呢喃的港都老埕故事

高雄婆婆冰

高雄婆婆冰招牌水果冰加入芒果青、蜜鳳梨、醃楊桃、李鹹四果,李鹹更是從第一代婆婆流傳而來的古早滋味「阿嬤李」。

文字/賴郁薇 攝影/洪立

「港都認識王」創辦人黃祺瑋一如既往穿著花襯衫、戴頂漁夫帽在大街小巷穿梭,豆大的汗珠滑落臉頰。當他路過老字號「高雄婆婆冰」,店內大姊喊住他,「等我!拿杯烏梅汁給你啦!太熱啦!」自然流露好交情。他與地方創生團隊「叁捌地方生活」試圖挖掘高雄的美好事物,「想讓更多人知道這座因港而生的城市,為何叫作港都。」

炎夏午後躲進高雄婆婆冰納涼,招牌水果冰澎湃擺上蜜鳳梨、李鹹、醃楊桃和芒果青,大方加入芋泥、紅豆、綠豆,最後淋上李鹹湯汁,簡直如夏日救贖。柑仔蜜(kam-á-bi̍t,番茄)切盤沾上薑泥醬油膏,或土芒果青拌上獨特醬料,混合甘草糖、醬油膏、味噌、蒜蓉複雜氣味,都是港都獨特滋味。

高雄婆婆冰真正從港口起家,第一代婆婆挑扁擔在高雄港邊賣冰給工人,端上鹹甜夾雜的重口味冰品,及獨家醃漬的「阿嬤李」李鹹,體恤小人物熱天工作的辛苦。婆婆冰座落於鹽埕大菜市周邊,在港都囡仔黃祺瑋的印象裡,鹽埕是依傍河、海、港、都的精華商圈,高級舶來品、美軍酒吧、西餐廳、時髦訂製服百貨行皆匯聚於此。

鹽埕旗津的大港記憶

鹽埕一帶本是無人問津的鹽田,卻在日本殖民時代填海造陸,長出高雄最後一哩海埔新生地。

1930年代高雄港口築港竣工,大型商務船舶密切往來,鹽埕發展成現代棋盤街區風貌。

黃祺瑋描述,當時商船在高雄港停泊,日本商務客往來酒店、街區,大菜市甚至專設一區迎接日本客人,專門接烏魚子訂單的老攤商只要忙完冬至一季,全家人便衣食無虞,豪氣誇口「賺錢像在賺水!」

鹽埕雖緊鄰高雄港口,港市卻分離,黃祺瑋依稀記得早年港際堤防高築,「幾乎看不見港口,只能約略從船機吊臂的位置判斷港口方向。」唯有船員和引水人等工作人員能通行。港口周邊造船、拆船廠興盛,船拆下來的廢鐵分門別類,成為專業的五金街,微微展現海港意象。

從鼓山輪渡站遠眺旗津,海風激起陣陣海湧(hái-íng,海浪)。地貌狹長的旗津陸連島,發展得比鹽埕還早。搭渡輪至旗津後,黃祺瑋騎著歐兜麥一路往南,依序經過旗後、中洲,喧鬧人聲漸漸安靜下來。領路轉進中洲巷,來到寧靜樸實的中洲漁港,港灣停泊數艘漁船,資深職人蹲坐著編織漁網,出海口卻盡是工業需求的現代大型輪船,是黃祺瑋眼裡既清幽又具衝突美感的海岸線。

港都生活很海派

巨大的機械吊臂和輪機,為高雄港口塑造濃厚工業氛圍。夏日的高雄天空湛藍得幾乎沒有雲層,豔陽直射,熱浪奔騰,港邊做工的人揮汗淋漓,酷熱難耐表露無遺。

港都人為生活流汗打拚,因而更依賴醃鳳梨、醬菜、蜜餞等鹹酸甜(kiâm-sng-tinn),形成獨特港都滋味。黃祺瑋順生活脈絡解讀,從庶民小吃即可看出下港人的海派性格,「府城臺南優雅品嘗魚皮湯,港都的虱目魚肚丸湯是將魚皮裹上魚漿,豪邁舀起米粉飽腹。」

對於鹽埕、旗津一帶熟門熟路的黃祺瑋,曾在環保團體從事環境教育工作,後來也在旅行社擔任領隊導遊,在與人群互動導覽過程中,發現自己由衷熱愛這件事。2016年他加入叁捌地方生活團隊,全心投入地方創生導覽工作,2021年建立港都認識王品牌,帶大家探索港都。

已跟港都融為一體的黃祺瑋,有什麼夏日私房去處?他透露自己平時最愛窩在「旗津tha̍k冊」翻書,搭配老闆沖煮的夏目漱石、川端康成、馬雅各醫生等文人風味的咖啡,在老宅細細品嘗旗津文史氣氛。待到夜風徐徐,再去「酒場清志郎」來杯沖繩泡盛,隨沖繩民謠輕輕搖擺。

「雖然沒特別強調地方創生,卻透過氛圍凝聚鹽埕,真實創造地方光榮感。」黃祺瑋笑瞇著眼說。

中洲漁村
黃祺瑋愛在中洲漁村偷閒,享受港灣純樸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