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養一年收穫一季美味,山野間的秋蟹盛事

邱俊義_岸邊撒飼料_大閘蟹

每天晚上,邱俊義會在岸邊撒飼料,總量精準控制,吃得好,也吃得巧。

文字/施清元 攝影/黃毛

晚上7點,抽水馬達開始嗡嗡運轉,劃破籠罩在苗栗獅潭山野間,一處養殖場上方如水墨般飄渺的仙氣。大閘蟹養殖場「大金剛漁場」的主人邱俊義背起沉重的飼料噴灑器,而一群核酸裡刻劃著海洋記憶的晝伏生物,也才在此時爬上岸,讓月光照亮其紺青的隆背,以及真金的爪尖。

去年得獎的匾額還包著泡泡紙,置放在倉庫,因為養殖場的待客處已沒有任何地方能再懸掛了。大金剛漁場連續七年獲獎,包含2014年初次參賽就拿下的特等獎,再參照網路上的一致好評,本以為邱俊義一路走來相當順遂。然而,每當他看見2015年的頭等獎(特等一名,頭等與優等各六名)匾額時,心頭都還是會揪一下,「我自己知道,那個頭等獎是吊車尾入選的。」

從雲端墜落谷底的養殖之路

2011年開始,苗栗縣政府為了在草莓與水梨外,打造新的魅力農產品,引進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的「原廠」蟹苗,飼料也都依照專屬配方,再委由臺灣廠商生產。由於縣府傾力扶持,一時之間熱潮洶湧,一百多戶蟹農錯落於縣內各處。水產養殖系畢業後,原本在南部養石斑的邱俊義,因此看見了一個回老家苗栗的理由,於2013年返鄉,選定台三線邊稍微謐靜的獅潭,在八分地上的三畝水塘養起大閘蟹。

尚未成熟的大閘蟹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由於降海產卵的習性,大閘蟹成熟後,每到晚上便會本能地爬上岸,往河海口交匯處移動,邱俊義說明:「但是如果水的鹽度不及千分之15,就不會交配產卵,因此養殖大閘蟹沒有繁殖行為。」春天邱俊義將硬幣大小的蟹苗放養池中,夏末開始育肥,在既定飼料外添加玉米、南瓜與魚肉,此時大閘蟹多半已脫殼五次,體重為二兩重以上;直到10月蟹腳硬了、蟹腹鼓了,就是收成的時候了。出乎邱俊義意料之外的是,第一次參加大閘蟹評鑑比賽就奪得了最大獎。

乘著勢頭,邱俊義隔年增加了蟹苗的數量,並且在育肥階段提升了魚肉的量,期待能轉化為更豐腴的膏黃。但10月中他撬開一隻公蟹,心全涼了,本該成熟呈鮮黃色的肝胰腺卻一片灰白,這年冒進的改變全部適得其反,雖然體型等外觀條件依舊良好,可是關鍵的美味不及格,若是硬著頭皮賣,邱俊義知道,就算明年能重新養好螃蟹,顧客也養不成了,只好忍痛認賠,度過黯淡的秋冬。

不上架網路平臺 仍一蟹難求的祕訣

邱俊義重新思考自己為何能在第一年奪冠,關鍵在於水。苗栗現今34處養殖場中,大金剛漁場地段偏遠,為要引用明德水庫上游的老田寮溪水系,除了水質是大閘蟹喜好的偏硬水,也沒有農藥等農業殘留物的影響,肉身與膏黃的風味純淨且輪廓清晰。先前放了過量的魚肉,消化不完的就在水中腐敗,造成水質變化,反而減損了其最大優點。

於是邱俊義回歸基本,徹底執行環境管理,從池底腐土的清理到水草的選擇,甚至特製育肥期的飼料,現在每到秋天,派出所就得來設置巡邏箱,以防宵小覬覦。

由於第二年的陰影,到了9月邱俊義依然會神經緊繃,直到客人開殼嘗蟹,給出讚許評價後,他才能放下心來。邱俊義不做預購、不設定開賣日期,要等他親自試吃,確認肥滿度夠,才能開賣,即使不在網路平臺上架,仍年年一蟹難求。問他今年放了多少蟹苗?看著太太懷胎多月的肚子以及兩個兒子,他笑說:「今年要更努力一點,所以放養了一萬七千隻。」

入夜後_趨近成熟大閘蟹
入夜後,趨近成熟的大閘蟹就會接近水邊,甚至上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