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雜貨店新生,為地方傳講下一甲子的故事

藏甜の手作坊

文字/廖詠恩 攝影/簡熒芸

宜蘭壯圍的古亭村曾有一間何興商店,你也許見過,因為它是電影《翻滾吧!阿信》的取景地;若你去過,那一定不會錯過對面的扇形老屋,它過去是村子裡唯一的美容院。它們在此安坐了一甲子,看著附近古亭國小的孩子來買糖剪髮。孩子長大後搬去城裡,屋子裡的人也走了,蒙塵的窗映照不出熱鬧的街景。直到今年初,它們迎來了新主人,自窗中透出的光線指引著來訪的人,告訴他們,古亭到了。

從前,何興商店的燈總是亮得比天早,「不管多冷,我媽媽都穿洋裝或窄裙,化好妝才會出現在雜貨店。」在何麗玉的記憶中,母親自帶老闆娘架勢,1960年代,村裡沒有菜市場、商店,雜貨店不但是購物中心,還是這一帶最早蓋起的樓仔厝,在有草屋點綴的稻田風景中特別醒目。

起厝的人是何麗玉的阿公何金獅,先是讓兒子何明清經營的雜貨店,再來將對面的草屋改建成樓房,入住者是何明清的弟弟何俊章,他的太太陳馠蘭與表妹開設「新麗蘭美髮」,一人剪髮、一人燙髮,方圓幾公里內沒有競爭者,生意好時還得忍痛推掉客人。美髮店的隔壁是何金獅開的土礱間。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田,村民平日賒帳,待作物收成後再回來結清。

當時尚無柏油路,顧客踩著碎石子路前來,何麗玉的父親何明清要到宜蘭市批貨,最早是就著一匹鐵馬,一路顛簸地往返,後來自行車換成機動三輪車、小卡車,工作之餘他喜歡拍照,還曾騎著野郎125到臺北參加藝文活動。

來,咱做伙去柑仔店看電視

在物資缺乏的鄉間,雜貨店什麼都賣,從雜糧乾貨、水果麵包到五金家用品和文具,當然也少不了孩童最愛的糖果餅乾,魅力凌駕於所有商品之上的是電視,「我們有古亭村第一臺電視,小朋友會趁學校午休跑來看電視,聽到打鐘了才回去,晚上左鄰右舍也聚在這看電視,看完就留下來聊天、吃東西。」

雜貨店常開到凌晨1、2點,幾乎天天補貨,何麗玉放學後要幫忙做生意,陳列商品、秤重包裝難不倒她,唯有一件事是她的夢魘,「那時沒有鐵捲門,門是用一片一片木板組合起來的,」她的手高舉過頭,比劃著木板的高度,「很重!每片都有編號,才能讓木板按照順序平整接合,光是關門就要花個20分鐘吧!」

何興商店的建築結構使用了大量檜木,二樓的斜屋頂閣樓裡鋪木地板,並設有和式拉門,何麗玉在這住到26歲,結婚後搬到宜蘭市,古亭村的許多年輕人也像何麗玉一樣,早在求學階段就到外地,鮮少回家。

雜貨店建築古樸、周邊環境幽靜,吸引多部戲劇、電影劇組進駐拍片,在寧靜的小鎮造成一陣轟動。然而五年前何明清去世,雜貨店就此走入歷史;對面的美髮店數十年前就收起來,閒置了長達十年之久。

扇形老屋開展出全新風貌

「老屋一定要活化的啦!不然放著也沒用,讓大家去做發展啊!」說到活化二字,何俊章特別轉成了國語,他一直住在這個三角街區,每天打開門就與這兩棟老房子打照面,但幾個月前,熟悉的老家門邊掛上「木予田商行」的招牌,屋內更像變魔術一般,有了嶄新的面貌。

天花板上錯落鑲嵌著彩色木框與木板,漂流木亂中有序地堆疊,牆上點綴著鹿角蕨壁飾,在野性的空間氛圍中,木質家具與榻榻米材質的坐墊增添細緻的和風氣質。木予田商行主人石玉鵬一手包辦設計與裝修工程,耗時四個多月完工,陳馠蘭豎起大拇指,「現在這個老闆很厲害!」

女主人林明瑩說:「這間房子很特別,是圓弧型的,我們叫它蛋糕屋,以前的房子建得很厚實,細節、工法滿細膩的。」形狀別緻的鐵窗花、柱子上的馬賽克磚、有著花瓶圖樣的樓梯欄杆,何俊章更抬頭指著呈十字型的橫梁,難掩驕傲地說:「這個梁條是水泥做的,不是裝潢,那時候很少房子做這樣。」